[发明专利]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2656.8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滨;赵金玲;张景隆;王闯;张雪研;朱佳音;陈俊;田维治;白淑鑫;谢艺强;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热风 太阳能 地板 蓄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我国寒冷地区村镇太阳能采暖居住建筑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亟需提高。由于太阳能的热量供应具有间断性和不稳定性,造成太阳能采暖房间的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在夜间或阴天时,室内温度往往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尽管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太阳能蓄热系统和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然而,在我国寒冷地区的农村住宅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中,仍亟需开发简单实用、控制方便、运行可靠、与建筑一体化程度高、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廉、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的太阳能蓄热技术。
经检索发现,专利号02109563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蓄热供暖供冷方法及装置,其主要特点为:用集热器接收太阳能热能并利用土壤换热器储存于地下深层的土壤之中,冬季/夏季供暖/供冷时,用取热/取冷装置取出热能/冷量进行供暖或供冷,该技术较为复杂,装置成本较高;专利号200610019475公开了一种导热型沥青混凝土屋顶太阳能蓄热系统,该系统在屋顶沥青混凝土层内设有导热水管,在土壤层内设置由混凝土层搭建的蓄热箱,导热水管内的冷水被沥青混凝土收集的太阳能加热后,可以直接供用户使用或储存在蓄热箱内为冬天供暖,由于设置在混凝土内的水管在冬季低温时易冻胀,故该技术不适宜在寒冷地区应用。专利号20201010166767公开了一种高纬度地区建筑太阳能蓄热取暖装置, 由上换热水箱内与换热筒连通,超长集热管与换热筒插接,下换热器由连通管与冷水导流通道连通,采暖,交换器、热水交换器和换热交换器设在下蓄热水箱内,上换热水箱与换热交换器由热循环管连通,热循环管将上换热水箱与换热交换器连通。该技术系统形式及运行控制较复杂,设备成本较高。专利号200920076580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蓄热采暖装置,结合太阳能热水器与水窖,在白天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连续加热水窖中的水,用循环泵作为循环动力,室内采用风机盘管进行采暖。该技术需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循环泵、风机盘管、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四截止阀,设备及管道系统较复杂,不利于在村镇住宅建筑中推广。专利号201010248005.8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地暖节能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出水管连通有与地板采暖装置并联的床体采暖装置,床体采暖装置位于床体下方;底板采暖装置和床体采暖装置与太阳能集热装置之间分别设置有控制阀。由于太阳辐射具有不连续性,致使本系统调节过程繁琐。专利号200920128065.9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蓄热式采暖通风墙,是在建筑物外墙体的外侧分别依次设有由保温隔热层、蓄热层和着有黑漆的铝板构成的蓄热墙、蓄热通风道或两者的组合;蓄热墙或蓄热通风道的外侧设有透明盖板,透明盖板与蓄热墙之间、蓄热墙与保温隔热层之间均有空气夹层;所述透明盖板上设有带阀门的上通风口,蓄热墙上设有带阀门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该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程度较高,但风口阀门手动操作,控制不便。欧洲专利局专利号FR 2951484(A1)公开了一种为建筑提供光热的被动式太阳房,该发明的建筑坡屋顶一侧由透明材料构成,屋顶或墙体内侧为蓄热结构,同时设置与建筑内外环境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系统,通过室内空气自然或强迫对流来实现调节作用,该装置的不足是仅适用于坡屋顶建筑。欧洲专利局专利号WO 9217664(A1)公开了一种对不同建筑部件都有温度调节作用的装置, 该装置的各个建筑部件本身就具有采集、传输及储存太阳能的功能,且均包含两个供空气或其他传热介质传输的通路系统,该发明的建筑系统结构形式复杂,对设备质量要求高,在中国现有建筑中推广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以解决寒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太阳能采暖房间的室内温度昼夜波动大、夜间或阴天室内温度往往低于人体舒适性要求的问题,以提高该类建筑的太阳能热利用效率及室内热环境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2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位测量装置
- 下一篇:香菇菌棒自动打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