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707.5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保;徐波;肖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天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时器 任务 自动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应用系统/应用平台中,定时器(Timer)常被用来完成周期性的任务或特定时刻的待执行任务。对于需要支持大量Timer任务的平台或系统,Timer任务管理和执行决定了该平台或系统的性能。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平衡堆的方式进行Timer任务的管理和执行,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平衡堆的调整,系统开销较大。
针对该问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出申请号为200510130535.1的发明专利申请,在该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对定时器任务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为:提供了一种对Timer(定时器)任务进行管理的方法,包括步骤:在系统中创建至少一个固定周期定时器任务队列,所述固定周期定时器任务队列的属性包括一特定触发周期;将系统中的定时器任务放入与其触发周期相同的所述固定周期定时器任务队列,对该定时器任务进行管理。然而,在该申请中,将特定周期的任务放入特定周期定时器任务队列中进行处理,严重约束了任务的触发周期,不适用于处理多样化的周期任务,也不能有效处理随机的定时器任务,同时,一个固定周期定时器任务队列的执行时顺序的,在处理大量定时器任务时,无法实现并发处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Timer任务处理效率低、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循环监听第一预设队列中是否有定时器任务进入;
当监听到所述第一预设队列中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将所述定时器任务添加到第二预设队列;
循环监听所述第二预设队列是否有定时器任务进入;
当监听到所述第二预设队列中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调用对应的线程处理进入的定时器任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监听单元,用于循环监听第一预设队列中是否有定时器任务进入;
任务添加单元,用于当监听到第一预设队列中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将所述定时器任务添加到第二预设队列;
第二监听单元,用于循环监听第二预设队列是否有定时器任务进入;以及
任务处理单元,用于当监听到所述第二预设队列中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调用对应的线程处理进入的定时器任务。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预设队列进行循环监听,当监听到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将定时器任务添加到第二预设队列,同时,循环监听第二预设队列是否有定时器任务进入,当监听到第二预设队列中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调用对应的线程处理进入的定时器任务,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定时器任务并发处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调用对应的线程对定时器任务进行处理,提高了任务的并发处理能力,进而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的实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时器任务自动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循环监听第一预设队列中是否有定时器任务进入。
在步骤S102中,当监听到第一预设队列中有定时器任务进入时,将定时器任务添加到第二预设队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天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天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