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地电路的对地短路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525.8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俊博;芦田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 电路 短路 检测 | ||
1.一种非接地电路的对地短路检测电路,其检测作为非接地电路的直流电路的对地短路,所述直流电路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的正极侧直流母线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的负极侧直流母线之间连接有负载,所述对地短路检测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侧直流母线的第一电阻器;
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侧直流母线,且电阻值与第一电阻器相等的第二电阻器;
连接在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彼此的连接点与接地点之间的光耦合器,
所述光耦合器具有:
在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接地点之间流动的电流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输出驱动信号的电流检测电路;
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后段并由所述驱动信号启动的发光元件;和
由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光启动的受光元件,
从所述受光元件输出发生对地短路时的警报信号。
2.一种非接地电路的对地短路检测电路,其检测作为非接地电路的直流电路的对地短路,所述直流电路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的正极侧直流母线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的负极侧直流母线之间连接有负载,所述对地短路检测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端与所述正极侧直流母线连接的第一电阻器;
一端与所述负极侧直流母线连接,且电阻值与第一电阻器相等的第二电阻器;
串联连接在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彼此的连接点与接地点之间的多个光耦合器,
所述多个光耦合器分别具有:
在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接地点之间流动的电流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输出驱动信号的电流检测电路;
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后段并由所述驱动信号启动的发光元件;
由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光启动的受光元件,
将所述多个光耦合器内的閥值分别设定为不同的大小,并且,使一个光耦合器内的所述受光元件输出预先通报对地短路的危险性的预报信号,使阈值比该光耦合器大的其它光耦合器内的所述受光元件输出所述警报信号。
3.一种非接地电路的对地短路检测电路,其检测作为非接地电路的功率转换电路的交流输出侧的对地短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将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的正极侧直流母线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的负极侧直流母线连接于直流输入端子、并在交流输出端子连接有负载,所述对地短路检测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端与所述正极侧直流母线连接的第一电阻器;
一端与所述负极侧直流母线连接,且电阻值与第一电阻器相等的第二电阻器;
连接在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彼此的连接点与接地点之间的光耦合器,
所述光耦合器具有:
电流检测电路,其在构成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之中的任一个导通时经由所述接地点在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与所述连接点之间流动的电流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输出驱动信号;
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后段并由所述驱动信号启动的发光元件;
由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光启动的受光元件,
从所述受光元件输出发生对地短路时的警报信号。
4.一种非接地电路的对地短路检测电路,其检测作为非接地电路的功率转换电路的交流输出侧的对地短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将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的正极侧直流母线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的负极侧直流母线连接于直流输入端子、并在交流输出端子连接有负载,所述对地短路检测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端与所述正极侧直流母线连接的第一电阻器;
一端与所述负极侧直流母线连接,且电阻值与第一电阻器相等的第二电阻器;
串联连接在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彼此的连接点与接地点之间的多个光耦合器,
所述多个光耦合器分别具有:
电流检测电路,其在构成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任一个导通时经由所述接地点在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与所述连接点之间流动的电流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输出驱动信号;
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后段并由所述驱动信号启动的发光元件;
由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光启动的受光元件,
将所述多个光耦合器内的阈值分别设定为不同大小,并且,使一个光耦合器内的所述受光元件输出预先通报具有对地短路的危险性的预报信号,使阈值比该光耦合器大的其它光耦合器内的所述受光元件输出所述警报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5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