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电容器的防起火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490.8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8 | 分类号: | H01G2/1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电容器 起火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电容器的防起火机构,用于防止电容器在工作过程中因异常情况而引发的起火事故。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的起火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极易由此而引发火灾,给家电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这其中使用单相交流电机的家电,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等,有相当一部分的起火原因来自于单相电机上所使用的交流电容器。交流电容器由于其实现原理的限制,在过电压、过电流、环境温度过高、材料老化、材料存在瑕疵等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击穿、漏电、发热等情况,当这种情况持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爆炸、起火等事故,导致家电产品起火。
当前市场上对交流电容的起火已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如外部采用金属防火壳体、内部使用环氧密封封装等,这些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是都不能很好的解决电容器的防火问题。如采用金属防火壳体可以较好的起到防火的作用,但能够很好地起到防火防爆作用的金属壳体会给产品增大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电容发生爆炸时的危险性;而环氧密封封装对电容有一定的防火作用,但效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交流电容器的防火功能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杜绝起火而藉以保障安全并且有利于避免增大成本而藉以体现廉价的交流电容器的防起火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交流电容器的防起火机构,所述的交流电容器包括一交流电容器本体,该交流电容器本体包括两个电极引出端,所述的防起火机构包括电极弹簧片、电极引出杆和壳体,壳体固定在所述交流电容器本体上,电极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电极引出端电连接,而电极弹簧片的另一端通过焊点与电极引出杆的一端焊接连接,电极引出杆的另一端探出所述壳体外,并且配设有一用于对电极引出杆施加使电极弹簧片保持于变形状态的拉力的限位调节件,该限位调节件与所述的壳体的外壁接触,其中,所述的焊点的材料为焊锡。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与电极引出端电连接的电极弹簧片通过材料为焊锡的焊点与电极引出杆焊接连接,又由于焊锡的熔点为150-250℃,交流电容器本体在起火前必然存在一个温度上升至着火点的过程,并且构成交流电容器本体的材料的着火点均高于焊点的熔化点,因此在交流电容器本体起火前的温度上升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电极引出杆与电极弹簧片之间的焊点熔化的情况,使处于变形状态的电极弹簧片回复,焊点断开,导致交流电容器本体失电,从而停止交流电容器本体的发热升温进程,避免交流电容器本体的起火,因而能够确保安全;整体结构简单而不足以导致制造成本的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完整产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应用效果,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给出了一交流电容器本体1,依据公知常识,交流电容器本体1具有一对(即两个)电极引出端(业界也称电极引出脚),在图中,虽然申请人仅仅示意了交流电容器本体1一端的即图示位置状态朝向上的一端的一个电极引出脚11,但并不会对另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朝向下的一端的一个电极引出端11的理解构成困惑,下面的描述均是针对交流电容器本体1朝向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上端而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4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回流混合澄清萃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催化二酰甘油酰基化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