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虾类动物微量注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1371.2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9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明;杨卫军;俞炎琴;肖金星;钱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类动物 微量 注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量注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虾类动物微量注射方法,能小创伤地进入虾类动物腹膜皮下组织,完成微量体积的注射。
背景技术
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类,体长而扁,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石灰质的外骨骼,甲壳质地坚厚。在水产养殖研究领域,常常需要将外源物质(如外源基因、DNA片段、RNA片段和蛋白质等)快速简便的注射到虾体内。但虾类动物个体较小、外壳润滑、活泼好动、弹跃迅捷、不易进行抓捕和注射操作。
目前,常用的注射仪器有一次性注射器和显微注射仪。一次性注射器型号规格一般使用毫升级注射器。对虾类这种小型动物个体而言,一次性注射器的注射体积大,针头粗,穿刺创口面积大,注射后容易造成动物个体的死亡或活力下降。现用于细胞穿刺的显微注射仪使用纳米级毛细管作为注射针材料,穿刺创口小、细胞损伤小,可实现纳升级注射,但是整个显微注射装置组件繁多,装备精密,价格昂贵,不易随身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虾类动物微量注射方法,将微量的外源物质快速简便地注射到虾体内。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外源注射样品,将定量液体抽入微量注射针内;
步骤(2).将虾置于水平台面上,吸干甲壳外水分,固定虾体准备注射;
步骤(3).取装有液体的微量注射针,确定腹膜皮下组织注射穿刺点,穿刺点位置为虾体头胸部与腹部交接处;
步骤(4).微量注射针针头进入穿刺点的腹膜皮下组织进行体内药液的微量注射;
步骤(5).注射液体全部进入虾体内后停留1~3秒钟,等待注射液体扩散,然后将微量注射针退出穿刺点的腹膜皮下组织,同时将虾体蜷缩,堵住穿刺孔;
步骤(6).虾体保持蜷缩状态浸入水中,完成微量注射操作。
本发明方法解决了水产养殖领域中虾体穿刺、微量注射和抽空处理时遇到的技术难题,可以在野外或养殖场所对虾类个体进行穿刺、微量注射和抽空处理,实现外源物质快速简便高效注射。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注射创口小、注射成功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虾类动物微量注射方法,具体步骤是:
步骤(1).注射液体的吸持和定量:
取外源注射样品,将定量液体抽入微量注射针内,液面到达目的刻度线即停,确定液体注射量。
步骤(2).虾体的抓捕和固定:
用捞网小心抓捕虾体,将其置于水平台面上,吸干甲壳外多余水分;左手紧贴桌面持虾,虾体腹部朝上,食指和中指夹住头胸甲的额部,拇指和小拇指夹住尾部,无名指托住虾体,固定虾体准备注射。
步骤(3).虾体腹膜皮下组织穿刺:
取装有液体的微量注射针,右手持针,食指和中指夹住注射针管壁,拇指轻压注射活塞,手臂紧贴桌面固定,将针头架在左手拇指上,减少注射时抖动;确定腹膜皮下组织注射穿刺点,穿刺点位置为虾体头胸部与腹部交接处。
步骤(4).体内药液微量注射:
微量注射针针头进入穿刺点的腹膜皮下组织进行体内药液的微量注射;右手拇指轻压注射活塞,使注射液体缓慢进入虾体腹膜皮下;同时,左手仍旧固定虾体,防止其弹跳和剧烈运动。
步骤(5).注射针退出组织:
注射液体全部进入虾体内后停留1~3秒钟,等待注射液体扩散,然后将微量注射针退出穿刺点的腹膜皮下组织,当在针尖刚退出腹膜皮下时,左手食指和中指向上向内抬升,使虾体蜷缩一定角度,堵住穿刺孔,防止血淋巴和药液外流。
步骤(6).注射动物释放:
左手持虾,将注射后保持蜷缩状态虾体浸入水中,左手各手指慢慢松开,放养虾体进入水体,完成微量注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未经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固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显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