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岩质边坡构建灌、草植物群落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186.1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顾卫;戴泉玉;刘杨;邵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A01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质边坡 构建 植物群落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在岩质边坡构建灌、草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挂网喷射客土、铺设植生毯或植生带,与移植灌木幼苗的结合;
客土是指由施工地点当地的自然土壤与植物纤维、土壤改良材料、土壤粘合材料的混合物;
植物纤维为秸秆堆肥;
自然土壤与植物纤维按体积比6∶4,7∶3或8∶2进行混合;
土壤改良材料包括保水剂、蛭石、炉灰渣、缓释肥,添加到自然土壤与植物纤维混合物中的体积比为保水剂1%、蛭石5%、炉灰渣15%、缓释肥0.5%;
土壤粘合材料为无机类土壤粘合剂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两种,可分别选用其中的一种,离子型无机粘合剂添加到自然土壤与植物纤维混合物中的添加量为5kg-8kg/m3,普通硅酸盐水泥添加到自然土壤与植物纤维混合物中的添加量为65kg-80kg/m3,同时还须添加pH值缓冲剂1kg-3kg/m3;
植生毯为三层结构,表层为麻绳网,中层为常规麻纤维、草籽、20-30g/m2的缓释肥组成的混合物,底层为麻布或无纺布,通过针刺法将三层结构复合成一体,厚度2-5mm,植生毯自然分解时间为2-3年;
植生带为四层结构,表层为纤维编织网,次表层为聚乙烯纤维棉网,中层为草籽、20-30g/m2的缓释肥、10-20g/m2的颗粒状保水剂组成的混合物,底层为纸或无纺布,通过冷粘合或针刺缝纫复合成一体,厚度3-5mm,植生带自然分解时间为10-12年;
灌木幼苗为育苗时间在一年以内的阔叶树幼苗,幼苗高度为20-30cm,枝干已经木质化,幼苗种类包括营养钵苗、容器袋苗、土柱苗、土球苗,土柱苗移植密度为1株/1.5-2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岩质边坡构建灌、草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清理坡面,去掉碎石和浮石,将坡面下凹处用土填平并压实;
(2)锚挂镀锌金属网并将其固定在坡面上;
(3)在垂直于地表方与垂直于坡面之间的方向上,用风镐或冲击钻在坡面上打孔,形成直径为14-20cm、深度为20--50cm的孔穴;
(4)将打孔处的金属网剪开,在打孔处竖立PVC管并固定之,PVC管直径为12-15cm,管长为17--25cm;
(5)在坡面喷射客土,客土厚度10-12cm,喷射时将金属网拉起,使其在客土层内呈起伏状,喷射时避免客土进入PVC管内;
(6)在客土层表面铺设并固定植生毯或植生带,遇到PVC管时要将植生毯或植生带剪开,使PVC管穿透植生毯或植生带暴露在其外面;
(7)将坡面上竖立的PVC管拔出,此时竖管处形成洞穴,往洞穴内灌入泥浆,再插入乔灌木幼苗,然后覆土踏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岩质边坡构建灌、草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植生毯中的草籽为禾本科植物,使用量为800-1200粒/m2;植生带中的草籽为豆科+禾本科植物,豆科和禾本科植物种子比例为3∶7,使用量为800-1200粒/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1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