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功率电子镇流器的二重逆变器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0093.9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林志杰;孙琦;刘亚辉;王铁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41/282 | 分类号: | H05B41/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功率 电子镇流器 二重 逆变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功率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的二重逆变器电源,适用于大功率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逆变电源领域。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当中,会有广场及道桥等需要高亮度照明的场合,传统电子镇流器由于输入电压的限制不能适用于宽范围电压变化的场合。有时,为增加亮度,需要多台同时工作,重复了整流部分的结构,导致效率很低。本发的大功率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的二重逆变器电源可以一台逆变器带载两个光源,适用于宽范围输电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用于高压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无法同时兼顾不同电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电子镇流器的三相二重逆变器的电路结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三相二重逆变电路输入侧为直流电源Ud输入。直流电经过两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分别在变压器上产生交变的电压,每组三相逆变桥式电路分别由6个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组成,每个IGBT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两组变压器的副边串联后分别与灯端相连,为灯端提供交流电。
所述的直流电源Ud由整流桥提供或者由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部分提供。所述的两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分别为逆变桥1和逆变桥2,其输入并联在直流电源Ud的母线上,其输出通过变压器串联合成,两组逆变电路均为180°导通方式,逆变桥2的相位比逆变桥1滞后30°。
所述的逆变桥1包括6个IGBT器件开关管S1,S2,S3,S4,S5,S6;所述的开关管每两个一组串联后连结在直流电源Ud与地之间;逆变桥2还包括能够使电流连续的反馈二极管(续流二极管)D1,D2,D3,D4,D5,D6;所述的反馈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的每个开关管并联,上端为正极与开关管漏极相连,下端为负极与开关管源极相连;逆变桥1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逆变桥1为180°导通方式,为Δ/Y联结,其一次和二次绕组匝数相等,线电压变比为1∶1。
所述的逆变桥2包括6个IGBT器件开关管Q1,Q2,Q3,Q4,Q5,Q6;所述的开关管每两个一组串联后连结在直流电源Ud与地之间;逆变桥2还包括能够使电流连续的反馈二极管(续流二极管)E1,E2,E3,E4,E5,E6;所述的反馈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的每个开关管并联;逆变桥2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2。逆变桥T2为180°导通方式,其一次侧Δ联结,二次侧两绕组曲折星形接法,其二次电压相对于一次电压而言,比T1的接法超前30°。
所述的变压器T1与变压器T2为同一铁心下的变压器,输入连接每相两个开关管中间,输出串联后作为用于连接灯泡的电路结构的输出端。
开关管S1和S2栅极信号各半周正偏、半周反偏,互补。其它每一桥臂互补的开关管栅极信号均为各半周正偏、半周反偏,互补。
由于变压器2的二次电压相对于一次电压而言,比变压器T1的接法超前30,以抵消逆变桥2比逆变桥1滞后的30°。
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工作时,变压器的副边三相产生交变脉波电压,使三组灯管负载正常工作。
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在不同电压下可以实现通用的效果,例如在220V和380V交流电的整流滤波后输入可以兼容;
由于两相逆变作用互补,可有效降低灯弧频闪;
一组逆变器损坏时,另一组仍可以工作,维持照明;
所设计的三相电压型二重逆变电路可以在一台镇流器接入三组灯管,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有效解决大功率场合下的照明电源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相二重逆变电路的结构图;
图2为三相二重逆变电路中二次侧基波电压合成相量图;
图3为三相电压型二重逆变电路波形图。
图中: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4开关管,S5开关管,S6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T1变压器,T2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分别为逆变桥1和逆变桥2,其输入并联在直流母线上,其输出通过变压器串联合成,两组逆变电路均为180°导通方式,逆变桥2的相位比逆变桥1滞后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0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