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固定床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4864.3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1/167 | 分类号: | C07C11/167;C07C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港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固定床 丁烯 氧化 脱氢 制备 丁二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领域的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恒温固定 床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二烯是重要的聚合物单体,能与多种化合物共聚制造各种合成橡胶和合 成树脂。其每年消耗量中,大约有90%以上用于合成丁苯橡胶、顺丁橡胶、 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及ABS树脂等;少量用于生产环丁砜、1,4-丁二醇(见丁 二醇)、己二腈、己二胺、丁二烯低聚物及农药克菌丹等。
丁二烯的生产与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德国开 始用乙炔生产丁二烯,进而生产了合成橡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天然橡 胶的大量需求,促使人们寻求合成橡胶的单体——丁二烯的生产途径。当时, 除德国采用乙炔法外,美国、苏联等采用乙醇法生产丁二烯。稍后,美国又发 展了从石油出发生产丁二烯。到战争结束,美国年产丁二烯550kt,其中约60 %来自石油化工。战后,石油化工的发展促进了丁二烯的生产。
主要生产方法
有碳四馏分分离和合成法(包括丁烷脱氢、丁烯脱氢、丁烯氧化脱氢等) 两种。目前除美国外,世界各国丁二烯几乎全部直接来自烃类裂解制乙烯时的 副产碳四馏分(又可写为C4馏分)。美国丁二烯的来源,大约一半来自丁烷、 丁烯脱氢,一半直接来自裂解C4馏分。
(1)由C4馏分分离
以石脑油或柴油为裂解原料生产乙烯时,副产的C4馏分一般为原料量的8 %~10%(质量),其中丁二烯含量高达40%~50%(质量),所以,从裂解 C4馏分中分离丁二烯是经济的生产方法。工业上均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即 由馏分中加入乙腈、甲基甲酰胺等溶剂增大丁二烯与其他C4烃的相对挥发度, 通过精馏分离(见碳四馏分分离)得到丁二烯。
(2)丁烷脱氢
由天然气或C4馏分中分离所得的丁烷,可脱氢制取丁二烯。丁烷脱氢是 强吸热过程,需要输入大量的热量才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转化率,但同时裂解 和产物二次反应也显得突出。因此,过程的关键是选择一种高活性的催化剂, 并要求尽可能降低温度。有两种工艺方法已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①菲利浦法即二步法,第一步反应使用铬铝(氧化铬载在氧化铝上)催化 剂,温度600℃,将丁烷脱氢为丁烯,转化率30%,选择性80%;第二步反 应使用类似催化剂,温度650℃,将丁烯脱氢为丁二烯,转化率27%,选择性 76%。
②胡德利法该法在600℃、15kPa和绝热条件下使丁烷一步脱氢成丁二 烯。催化剂为浸渍了18%~20%氧化铬的活性氧化铝,每反应4~10min进行 一次催化剂再生。因系减压操作,催化剂再生十分麻烦,设备条件苛刻,要求配 有大口径耐高温快速启闭的阀门及大容量真空设备。反应过程实际上是丁烷与 丁烯的混合脱氢。反应气体分出丁二烯后进行循环,并与新鲜的丁烷混合进入 脱氢反应器。以原料丁烷计,单程转化率28%,选择性55%~60%,此法只 在美国采用,近年产量日趋减少。
(3)丁烯脱氢美国在40年代末开发的方法,其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与 菲利浦法的第二步反应相似,但反应过程作了很多改进,主要是在丁烯原料中 加入大量蒸汽以降低烃分压,在有利于脱氢平衡条件下进行反应。此法所用催 化剂(氧化铬和稳定的钙-镍磷酸盐)寿命较长,丁二烯选择性较高(约90 %),但蒸汽用量大,60年代后被丁烯氧化脱氢法取代。
(4)丁烯氧化脱氢丁烯催化脱氢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因受化学平衡 限制而不高,氧化脱氢法是在脱氢时通入氧气(空气),改脱氢反应为氧化反 应,从而大幅度提高丁烯的转化率及丁二烯的选择性,其反应式为:
C4H8+1/2O2-→C4H6+H2O
丁烯氧化脱氢是1965年在美国石油-得克萨斯化学公司工业化,过程采 用铁尖晶石催化剂,反应器温度入口约350℃、出口约580℃,丁烯转化率可 达78%~80%,丁二烯选择性92%~95%。氧化脱氢法的丁烯转化率及选择 性较其他脱氢法高得多,因此,此法问世后被广泛使用。在美国,70年代末有 70%厂家采用此法生产丁二烯。中国丁烯制丁二烯装置也均采用此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履式长螺旋钻机
- 下一篇:螺旋形灯管弯脚机的折弯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