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3881.5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苏朝晖;邓丽菊;郭艳春;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朝晖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11/00;A61P11/06;A61P11/10;A61K33/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肺部 疾病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多痰性慢性气管炎等疾病。
背景技术
肺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良好的肺功能是维持生命的保障。胸外科角度上肺是胸腔内最大的脏器,也是胸外科中病变种类和发病数量最多的器官。肺部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炎和肺结核等等。目前,对于肺部疾病的治疗,主要有采用舒张支气管药物或抗生素、激素药物的西医治疗法和物理治疗法。西医治疗容易引起药物的依赖,而物理疗法因很难持久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多痰慢性气管炎等疾病。
本发明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以金银花、荆芥、前胡、炙白前、杏仁、川贝母、橘红、连翘、炙百部、紫菀、橘梗、西洋参、炙百合、芦根、炙麻黄、海浮石、紫苏子、炙杷叶、炙米壳、防风、黄芩、生石膏、甘草为原料药,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备成的内服制剂。其中金银花、杏仁、炙白前、川贝母、西洋参、连翘、炙米壳为君药,主要作用是平补肺阴以清肺热,宣肺化痰止咳;炙麻黄、炙百部、橘梗、紫菀为臣药,主要作用是平喘止咳,引药入肺经;炙百合、紫苏子、芦根为佐药,主要用于润肺生津降气;海浮石、炙杷叶、生石膏为使药,其作用是清热化痰、利湿扶佐其他药物协同发挥功效。全方共奏平喘止咳、化痰润肺、扶正以抗邪,祛邪以扶正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多痰性慢性气管炎等肺部疾病。
大量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配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对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多痰慢性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重量份计:
金银花10-40,荆芥5-25, 前胡5-25,炙白前5-25,杏仁5-25,川贝母5-25,橘红5-25,连翘5-25,炙百部5-25,紫菀5-25,橘梗5-25, 西洋参5-25,炙百合5-25,芦根10-40,炙麻黄5-25,海浮石5-25,紫苏子5-25,炙杷叶5-25,炙米壳1-15,防风5-25,黄芩5-25, 生石膏20-40,甘草1-15。
优选配比为:
金银花25-35,荆芥10-20, 前胡10-20,炙白前10-20,杏仁10-20,川贝母10-20,橘红10-20,连翘10-20,炙百部10-20,紫菀10-20,橘梗10-20,西洋参10-20,炙百合10-20,芦根15-30,炙麻黄10-20,海浮石10-20,紫苏子10-20,炙杷叶10-20,炙米壳1-10,防风10-20,黄芩10-20,生石膏25-35,甘草3-10。
最佳配比为:
金银花30,荆芥15, 前胡15,炙白前15,杏仁15,川贝母15,橘红15,连翘15,
炙百部15,紫菀15,橘梗15, 西洋参15,炙百合15,芦根20,炙麻黄15,海浮石15,紫苏子15,炙杷叶15,炙米壳 6,防风15,黄芩15, 生石膏30,甘草6。
下面通过临床试验对本发明药物治疗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多痰慢性气管炎等肺部疾病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一、治疗肺气肿的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肺气肿患者200例。
[0010] 治疗方法:以最佳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胶囊剂为例。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1.5g×2粒,30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
疗效判断:自我感觉体症消失一年以上不复发为痊愈;服药后有明显不咳不喘,症状好转为显效;咳喘多痰减轻为有效;服药后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观察结果:见表 1。
表1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肺气肿的临床试验资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朝晖,未经苏朝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