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鱼钓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3537.6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礼勤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鱼 钓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一种捕鱼钓钩。
背景技术
常见的钓钩,多为单一弯钩,钩力小,易变形而出现脱钩,特别是用于钓较大之物者,易挣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鱼钓钩,具有双钩,钩力大,不易脱钩、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捕鱼钓钩,于钓钩的基部引出相对外张的弹臂,弹臂外伸端设有外勾的弯钩;钓钩的基部系接有拉线,以拉住钓钩;一定位针固定在拉线上与钓钩串接在一起;使用时,定位针由钓钩的基部之定位槽插入,而定位针的针尖插设于左右两弹臂收靠时形成的定位孔,以此定位左右两弹臂而形成上勾,定位针另一端固定,当定位针与钓钩相对移动则实现放钩,从而达到钓鱼。
钓钩基部之定位槽为一环,该环可为固定式或活动式;于左右两弹臂上也分别设有环,且两弹臂收靠时两环上下叠设形成定位孔。
所述钓钩系由一钢线中部弯曲使前后段相对弯折形成左右两弹臂,并于左右两弹臂之外伸端构造弯钩所形成,钓钩上的定位槽和定位孔由附加的缠绕金属线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钓钩,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具有相对外撑的双钩,钩力大,以致更有效的钓鱼。
本发明再一优点是利用三环成线配合定位针插设来实现上勾操作,且易放开而钩物者,使用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钓钩侧视图;
附图3为图1之结构上勾示意图;
附图4为图1之结构放勾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钓钩,于钓钩的基部10引出相对外张的弹臂20,弹臂20外伸端设有外勾的弯钩21,弯钩21上可适当设有倒刺,增加勾持效果;钓钩的基部10系接有拉线30,以拉住钓钩,实现钓鱼,达到捕捉目的。拉线30上还间隔系接有一定位针40,定位针40与钓钩串接在一起,两者之间间隔的线段长度等于或大于定位针40长度,以此满足工作需要。基部10上设有一定位槽11,供定位针40定位插入。实施时,定位针40由基部之定位槽11插入,而定位针40的针尖插设于左右两弹臂20收靠时形成的定位孔,以此定位左右两弹臂20而形成上勾,定位针另一端固定在拉线30上,参阅图3所示。这时弯钩21上装有诱饵,以引诱鱼,拉线30另一端由使用者控制或固定在某一位置。
参阅图4所示,鱼吃诱饵并拖拉钓钩时,钓钩移动而定位针40相对后移,针尖退出左右两弹臂20收靠时形成的定位孔,从而放开左右两弹臂20,左右两弹臂20利用弹力迅速外张,弯钩21则勾入鱼的嘴壁上,由此达到钓鱼。
钓钩基部10之定位槽11为一环,该环可为固定式或活动式,固定式如图1者,活动式如图5所示;于左右两弹臂20上也分别设有环22,且两弹臂收靠时两环22上下叠设形成定位孔,供定位针40的针尖插入定位,定位针40依次插入三环,即实现上勾,使用相当方便。针尖带有锥面,放钩动作灵敏。
本发明中,所述钓钩系由一钢线中部弯曲使前后段相对弯折形成左右两弹臂20,呈U形,也可采用现有别针(俗称扣针)进行改进加工,于左右两弹臂之外伸端构造弯钩所形成,钓钩上的定位槽11和定位孔由附加的缠绕金属线形成。
本发明可根据猎物大小来制造,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上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之实施范围,故凡是依照本发明做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礼勤,未经陈礼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产业化应用的X光成像数据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双面用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