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2606.1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博康;三枝智贺广;森野清;山本肇;小山周治;富田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325 | 分类号: | B41J2/325;B41J32/00;B4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打印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打印机,包括:
传送机构,被配置为传送介质;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以及
着色转换机构,被配置为通过加热或冷却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来转换所述图像的着色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形成有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所述介质上,形成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从而至少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着色转换机构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被配置为喷出气体以及降低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喷出条件调整机构,被配置为调整由所述冷却机构喷出的气体的喷出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多个墨带盒,它们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不同热敏油墨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着色转换机构被配置为转换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着色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以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非热敏油墨的图像覆盖的状态,形成所述非热敏油墨的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非热敏油墨是蜡型油墨,并且所述热敏油墨是蜡树脂型油墨或树脂型油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非热敏油墨的图像在视觉上不可识别的条件下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形成用包含树脂和发泡剂的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油墨形成的图像来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然后对所述绝热油墨的图像加热并发泡,而形成发泡层作为所述绝热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绝热油墨的图像发泡到能够识别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程度,来形成所述发泡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含有发泡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图像作为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重复形成多个绝热层,以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5.一种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机,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介质上形成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以及
着色转换装置,包括着色转换机构,所述着色转换机构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打印机接收的信号,转换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着色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形成有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所述介质上,形成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绝热层形成单元,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以至少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还包括:
墨带保持单元,被配置为保持涂布有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墨带;
带传送单元,被配置为传送由所述墨带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墨带;以及
热头,被配置为通过对所述热敏油墨加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9.一种打印方法,包括:
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
在介质上形成热敏油墨的图像;以及
形成第一发泡层,以覆盖所述介质上形成的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介质上形成的所述第一发泡层上形成第二发泡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6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