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连接光纤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1640.7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5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卫;李卫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连接设备,尤其是一种预连接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传统光纤终端的熔接、冷接或现场磨接等连接方式相比,预连接技术采用光纤直通方式,即光纤无连接点。依据客户的要求,由工厂订制产品,并进行标准程序的研磨加工,所有的技术指标遵守IEC、TIA及相关的标准,在这一点上,技术指标远远超越现场磨接的连接器。其中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就是预连接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关键部件,一般的光纤连接器均包括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矩形的前壳体及矩形的后壳体,前、后壳体互相插接且于二者的内孔中沿轴向活动装配有插针座、固定于插针座上的插针及顶装于插针座后端与后壳体之间的缓冲弹簧;上述光纤连接器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却不适用于预连接光缆,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因为上述光纤连接器的外部无防尘、防水结构且前、后壳体的强度有限,无法满足预连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在所述前、后壳体的外部另外设置用于保护插针组件的壳体,而由于所述前、后壳体上均无相应的连接结构,因此在制造时,往往是将所述的插针组件同轴装配于壳体内,然后通过螺母压紧或灌胶固定密封的方式将后壳体与另设的壳体固定连接,这则大大降低了对适用于预连接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尤其是采用灌胶固定的方式的时候,其工艺流程更是及其复杂。综上所述,现有的适用于预连接技术的光纤连接器均制造工艺复杂,无法满足大批量、高速化的发展,与目前的市场需求相违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预连接光纤连接器,以解决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在制造时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预连接光纤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包括壳体及装配于所述壳体内的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由前、后壳体插合而成的插针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护套,所述后壳体同轴装配于所述护套内,护套和后壳体中的一个于二者互相配合的一侧上设有环槽,另一个上设有嵌装于所述环槽内并沿轴向与环槽的对应侧壁防窜动配合的凸环,所述后壳体沿轴向穿入护套后通过所述凸环和环槽与后壳体固定配合。
所述护套和后壳体中的一个于二者互相配合的一侧上设有止旋槽,另一个上设有嵌装于与所述止旋槽内的止旋键,所述后壳体沿轴向穿入护套后通过所述止旋键和止旋槽与后壳体止旋配合。
所述护套上同轴活动装配有用于把持的柄套,所述柄套防脱装配于护套上且与护套的后端之间顶装有复位弹簧。
所述护套和柄套之间通过护套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柄套的前端套设有用于与对应适配器密封配合的柄套密封圈。
所述护套的后端装配有弹性压线座及密封螺母,所述密封螺母具有用于顶压弹性压线座的内翻沿,密封螺母的内翻沿与弹性压线座之间隔设有与护套止旋配合的挡环。
所述环槽由沿轴向一前一后同轴设于后壳体的外壁面上的前、后凸环围成。
所述止旋槽开设于所述的前凸环上。
所述柄套具有用于装配所述护套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前端的小径段和后端的大径段,所述大、小径段之间形成一台阶面,所述护套的前端设有径向涨缩的弹性倒刺,护套从柄套的后端沿轴向穿入柄套后通过其弹性倒刺与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小径段的孔壁上的外壳挂孔沿轴向单向限位配合,所述的台阶面与设于护套外壁面上的外翻沿之间顶装有复位弹簧。
所述台阶孔的小径段的孔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护套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以限定内、柄套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的限位块。
所述护套和柄套中的一个的前端面上设有用于保护插针组件的插针的护板,所述护板的前端向前悬伸并超过插针组件的插针的前端。
由于所述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在其插针组件的后壳体和护套中的一个于二者互相配合的一侧上设有环槽,另一个上设有嵌装于所述环槽内并沿轴向与环槽的对应侧壁防窜动配合的凸环,因此在装配时只需将所述插针组件强行装入所述的护套即可实现插针组件与护套之间的固定,省略了传统的预连接光纤连接器的灌胶、压装等工艺步骤,从而解决了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在制造时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预连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4是预连接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1中的插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立体图;
图7是图4中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