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光纤、传感光纤环及直通型全光纤电流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1241.0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勇 |
主分类号: | G02B6/024 | 分类号: | G02B6/024;G01R19/00;G01R1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光纤 直通 电流传感器 | ||
1.一种传感光纤,所述传感光纤为被退线极化的线双折射保偏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纤依次包含一螺旋速率上升段、一螺旋速率匀速段和一螺旋速率下降段,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和螺旋速率下降段为对称结构,二者长度相等且螺旋速率对称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速率匀速段的最小螺距大于等于未螺旋前所述线双折射保偏光纤拍长的0.5倍;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或螺旋速率下降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未螺旋前线双折射保偏光纤拍长的5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的螺旋速率从零增至预定的最高螺旋速率,所述螺旋速率匀速段的螺旋速率保持预定的最高螺旋速率,所述螺旋速率下降段的螺旋速率从预定的最高螺旋速率降至零,其中,螺旋速率上升段和螺旋速率匀速段之间、螺旋速率匀速段和螺旋速率下降段之间的螺旋速率均平稳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的螺旋速率为缓变上升,螺旋速率下降段的螺旋速率为缓变下降,螺旋速率上升段或螺旋速率下降段的长度应大于等于所述未螺旋前该线双折射保偏光纤拍长的50倍。
5.一种传感光纤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光纤环由一传感光纤绕制而成,所述传感光纤为被退线极化的线双折射保偏光纤,该传感光纤依次包含一螺旋速率上升段、一螺旋速率匀速段和一螺旋速率下降段,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和螺旋速率下降段为沿光纤方向的对称结构,二者长度相等且螺旋速率对称相同;
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的起点和螺旋速率下降段的起点位于传感光纤环的不同圈上,两个起点位于所在环的直径位置在空间上重合,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的终点与旋转速率下降段的终点位于传感光纤环的不同圈上,两个终点位于所在环的直径位置在空间上重合。
6.一种直通型全光纤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3×3线双折射保偏光纤耦合器、线偏振器、线双折射保偏光纤和传感光纤环;
所述光源连接到所述3×3线双折射保偏光纤耦合器的保偏光纤输入端,所述3×3线双折射保偏光纤耦合器的两个保偏光纤输出端分别和两个线偏振器连接,所述两个线偏振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线双折射保偏光纤连接到传感光纤环的两端;所述3×3线双折射保偏光纤耦合器的单模光纤输出端空置或接探测器,剩余两个单模光纤输入端分别通过两个探测器与信号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传感光纤环由一传感光纤绕制而成,所述传感光纤为被退线极化的线双折射光纤,该传感光纤依次包含一螺旋速率上升段、一螺旋速率匀速段和一螺旋速率下降段,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和螺旋速率下降段为沿光纤方向的对称结构,二者长度相等且螺旋速率对称相同;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的起点和螺旋速率下降段的起点位于传感光纤环的不同圈上,两个起点位于所在环的位置在空间上重合,所述螺旋速率上升段的终点与旋转速率下降段的终点位于传感光纤环的不同圈上,两个终点位于所在环的位置在空间上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勇,未经黄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2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链码稽核方法及组控装置
- 下一篇:二氧化碳腐蚀试验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