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保入料粒度上限、改善泡沫产物脱水效果的浮选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0963.4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彦;徐学武;夏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02 | 分类号: | B03D1/0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保 粒度 上限 改善 泡沫 产物 脱水 效果 浮选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选煤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确保入料粒度上限、改善泡沫产物脱水效果的浮选新工艺。
背景技术
湿法选煤厂占我国选煤厂设计处理能力的95%以上,有资料报导2010年我国原煤入选量达到16.5亿吨,其中湿法选煤厂入选量约占15.7亿吨。浮选是目前精选粒度小于0.5mm煤泥最有效、技术最成熟的分选工艺,是湿法选煤厂特别是湿法炼焦煤选煤厂必不可少的工序。通过浮选不但可以大量回收优质精煤,而且是湿法选煤厂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工业用水零排放的最重要基础。
煤泥浮选入料粒度上限为0.5(0.4)mm,由于浮选工作原理和分选设备的种种原因,粒度>0.5(0.4)mm的“粗粒”极易在浮选作业中损失于尾煤中,降低泡沫产物产率和尾煤灰分,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泡沫产物粒度较细,特别是其中粒度<0.045mm的占量较大,又严重影响泡沫产物后续作业脱水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湿法选煤厂特别是湿法炼焦煤选煤厂普遍存在的因大量超浮选粒度上限而造成浮选泡沫产物产率低、选后脱水产品水分高的现象,提供一种确保入料粒度上限、改善泡沫产物脱水效果的浮选新工艺。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确保入料粒度上限、改善泡沫产物脱水效果的浮选新工艺,该新工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精煤磁选机尾矿用筛缝为0.5mm的振动弧形筛截粗;筛下水进入浮选机进行分选,分选得出低灰分的泡沫产物和高灰分的尾煤产物;
②高灰分的尾煤产物进入尾煤泥水处理系统,经浓缩、脱水后作为煤泥产品销售;
③低灰分的泡沫产物与振动弧形筛筛上物掺粗后进入离心脱水机脱水,脱水产物掺入商品精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浮选新工艺确保浮选入料粒度上限、既能提高浮选泡沫产物产率和尾煤灰分,又能改善泡沫产物脱水滤饼毛细结构、调整<0.045mm粒级的比例,从而提高脱水设备处理能力、降低脱水产物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的数质量流程图。
图中的字母含义分别是:γ:产率,%;T:产量,t/h;Q:流量,m3/h;A:灰分,%;q:浓度,g/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公开的是一种湿法选煤厂确保浮选入料粒度上限、提高浮选泡沫产物产率和尾煤灰分、改善选后泡沫产物脱水效果的新工艺。
这种新工艺的步骤是:
①精煤磁选机尾矿用筛缝为0.5mm的振动弧形筛截粗,精煤磁选机尾矿在进入浮选机分选前先经振动弧形筛截粗,即将大于浮选入料粒度上限、大部分已经在重力选或者重介选环节获得分选、灰分较低的“粗粒”截留,杜绝粗粒煤泥(指超过浮选入料粒度上限的粗粒)损失于尾煤中。振动弧形筛的筛下水进入浮选机进行分选,分选得出低灰分的泡沫产物和高灰分的尾煤产物;
②高灰分的尾煤产物进入尾煤泥水处理系统,经浓缩、脱水后作为煤泥产品销售;
③低灰分的泡沫产物与振动弧形筛筛上物(即步骤①截留后的粗粒)掺粗后进入离心脱水机脱水,脱水产物掺入商品精煤。脱水作业的滤液(离心液)进入后续作业。掺粗即将泡沫产物与截留后的粗粒进行混合,能够改善泡沫产物脱水时的滤饼毛细结构,降低滤饼水分并提高脱水设备处理能力,起到提高浮选和选后产物脱水效果的双重作用。
结合附图2,以内蒙古乌海市某选煤厂实施该新工艺作为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内蒙古乌海市某选煤厂是年处理能力为3.0Mt(568t/h)的大型湿法炼焦煤选煤厂,2009年7月顺利投产,实施本新工艺后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精煤磁选机尾矿中有占量13.91%、灰分仅为8.36%的粒度>0.5mm的“粗粒”,这些“粗粒”如进入浮选作业极易损失于尾煤中,经振动弧形筛“截粗”后,筛下水(浮选机入料)中粒度>0.5mm的“粗粒”仅为0.21%,分配率达到98.63%;浮选入料灰分20.84%,经浮选后获得灰分高达57.43%的尾煤,尾煤中粒度>0.5mm的占量(占入料)仅为0.34%;泡沫产物经脱水后获得灰分为10.88%、水分17.00%的商品精煤。
上述工业性数据表明,本发明专利确实是达到了确保浮选入料粒度上限、提高浮选泡沫产物产率和尾煤灰分、改善选后泡沫产物脱水效果的新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