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偷电智能自动管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0735.7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8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涛;戚昌彬;崔荣波;杨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波涛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G01R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偷电 智能 自动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部门向用户提供电能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供电设备的防偷电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供电公司部门在对三相电用户地计量过程中,由于使用电流较大无法直接计量,一般来说都使用交流互感器配合电能表进行计量。但是在这种计量中改变系统接线如电流断路器、分流、换向、换相、互感器反向电流倒表、相线与零线互换、电压线断相、换相、零线带压甚至切断计量系统等手段进行偷电,有时电力部门很难发现和查找。现有供电部门采用的计量防偷电系统系统主要对用户随意改动计量系统接线使线路断路、分流、换向等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对电能表零线带压、切断计量系统防范等就显得不足了,同时也没有实施远程监控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检测交流互感器的输出是否正常工作,防止非法偷电,并实行远程监控,实施简单切实可行的防偷电智能自动管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防偷电智能自动管理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输入端设有与变压器输出线端连接的第一输入陶瓷接线座、第二输入陶瓷接线座、第三输入陶瓷接线座、第四输入陶瓷接线座,其中所述第四输入陶瓷接线座与零线相连接,所述箱体的输出端设有与外部用户电缆线相连接的与所述第一输入陶瓷接线座、第二输入陶瓷接线座、第三输入陶瓷接线座、第四输入陶瓷接线座相对应的第一输出陶瓷接线座、第二输出陶瓷接线座、第三输出陶瓷接线座、第四输出陶瓷接线座,所述箱体内设有电能计量表,还包括:
终端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终端信息采集装置设有计量采样单元,所述计量采样单元包括第一交流互感器、第二交流互感器、第三交流互感器、第四交流互感器和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三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输入陶瓷接线座、第二输入陶瓷接线座、第三输入陶瓷接线座、第四输入陶瓷接线座的接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第二交流互感器、第三交流互感器、第四交流互感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陶瓷接线座、所述第二输出陶瓷接线座、所述第三输出陶瓷接线座、所述第四输出陶瓷接线座端,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所述第二交流互感器、所述第三交流互感器一根输出线共同穿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连接到所述电能计量表,所述第四交流互感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形成环路的一个输出线,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的另一根输出线穿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后连接到所述电能计量表,所述零线穿过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后连接到所述电能计量表;
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处理所述终端信息采集装置的输出信号,包括单片机处理控制盒,所述单片机处理控制盒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三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
信号发送接收装置,所述信号发送接收装置发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输出远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
远程控制台,所述远程控制台接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装置发出的所述输出远程信号并监控所述终端信息采集装置状态,并发送所述反馈信号;
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终端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外部用户电缆线电流输入端的交流接触器开关,所述交流接触器开关由所述反馈信号控制开与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终端信息采集装置还包括箱体防撬装置,所述箱体防撬装置设有安装在所述箱体门线处的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控制连接有报警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终端信息采集装置还包括防移动盗窃装置,所述防移动盗窃装置设有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水银开关,所述水银开关控制连接有所述报警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内还包括备用蓄电池。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单元、发光警醒单元和箱体高压脉冲单元。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尤其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能计量表采用有脉冲信号输出的电能计量表,所述电能计量表的脉冲输出信号通过所述信号发送接收装置发送至所述远程控制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波涛,未经于波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7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