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压暂堵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0609.1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稳桃;王安培;王栋;张庆生;赵保才;张红;盛建明;赵国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78 | 分类号: | C09K8/7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压暂堵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压暂堵剂,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尤其是应用于油田深层长井段、跨度大的储层压裂与酸化作业的酸压暂堵剂。
背景技术
在对油气井长井段进行压裂时,通常使用暂堵剂。《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年第19卷第02期公开了一篇《水溶性暂堵剂HD的研制与评价》文献,介绍了水溶性暂堵剂HD。该暂堵剂采用无机盐类(常温微溶于水,随着温度和固液比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和有机酸类(有机酸与有机酸盐的混合物,软化点较高,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及其他添加剂(包括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月桂酸单酯,交联剂和固体颗粒)来研制水溶性暂堵剂。该暂堵剂水溶性好,适用于水井和高含水油井作业中,但是,不能与酸反应且不溶于酸,对碳酸盐气藏,难以达到酸压后自动解堵,易造成储层二次污染等缺陷。
申请号为200410009408.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压裂酸化暂堵剂,用于油水井在选择压裂和多裂缝压裂过程中暂堵层段,该暂堵剂由骨胶、磺化沥青和胍胶三种成分构成,同样存在对碳酸盐气藏酸压后不能自动解堵的缺陷。
申请号为91101010.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田压裂井对需暂堵层段的水溶性地层暂堵剂,它是将骨胶、田菁粉(或羟甲基淀粉)、磺化沥青(或磺化栲胶)按比例配方,先将骨胶加入到70~80℃水中使其充分溶解,待温度降至40~50℃后,加入田菁粉搅拌均匀,尔后再加入磺化沥青,强力搅拌,均匀后摊开干燥后粉碎过筛,选粒度3~6mm作为暂堵剂,同样存在对碳酸盐气藏酸压后不能自动解堵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暂堵剂存在的适用温度范围受限、碳酸盐气藏酸压后不能自动解堵、易造成储层二次污染等缺陷,提供一种酸压暂堵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本发明由树脂、地蜡、碳酸钙、碳酸镁、氯化钾、氯化铵组合而成,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制:
树脂占16-18%、地蜡占12-15%、碳酸钙33-37%、碳酸镁17-18%、氯化钾占8-9%、氯化铵占8-9%。
所述的树脂为石油树脂,其软化点范围为60-80℃;
所述的地蜡的熔点范围为61-78℃。
本发明利用碳酸盐和酸压液体完全反应,使碳酸盐气藏使用的暂堵剂在酸压后能够自动解堵,通过该酸压暂堵剂的使用,使碳酸盐储层实现了长井段暂堵分流,提高了长井段的施工成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预配制1000kg的暂堵剂,需将软化点为80℃的石油树脂180k g、软化点为78℃的地蜡150kg分别粉碎后倒入搅拌池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池中依次再加入碳酸钙330kg、碳酸镁170kg、氯化钾80kg、氯化铵90kg,把以上物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把物料送入烘干机中烘干,烘干物料直接送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最后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酸压暂堵剂。
实施例2:预配制1000kg的暂堵剂,需将软化点为70℃的石油树脂170kg,软化点为69.5℃的地蜡135kg分别粉碎后倒入搅拌池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池中依次再加入碳酸钙350kg、碳酸镁175k、氯化钾85kg、氯化铵85kg,把以上物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把物料送入烘干机中烘干,烘干物料直接送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最后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
实施例3:预配制1000kg的暂堵剂,需将软化点为60℃的石油树脂160kg、软化点为61℃的地蜡120kg分别粉碎后倒入搅拌池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池中依次再加入碳酸钙370kg、碳酸镁180kg、氯化钾90kg、氯化铵80kg,把以上物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把物料送入烘干机中烘干,烘干物料直接送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最后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
表1为实施例及效果指标
由表1可知,本发明适应地层温度可达100℃,封堵率在96%以上,酸溶率在98%以上,暂堵强度大于50Mpa,可有效满足碳酸盐储层长井段酸压暂堵分流,提高长井段的酸压施工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电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磁式汽车机油预热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