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8400.1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简铭谊;蔡育宗;宋昌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F16M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模块。
背景技术
面对电子化进步的时代,显示器已是一种必备的产品。为了使用者眼睛的舒适度,在荧幕画质的改进上不断提升,并考虑到所占空间的问题,自传统的映像管显示器(CRT)荧幕进步至使用省空间且眼睛更舒适的平面显示器,进而再改良使其低辐射,让使用者可长时间使用电脑。近年来对平面显示器开发中,有一研发方向是以旋转方式来调整视角,使视角与光线的关系更加协调,以利使用者使用。
目前液晶显示器多将液晶荧幕装设于一支撑座上,由支撑座使液晶荧幕得以直立摆放,并于支撑座与液晶荧幕间设有两者相接的枢纽器,使液晶荧幕由枢纽器得以相对于支撑座枢转,让使用者可依需求调整液晶荧幕的角度。目前液晶显示器的尺寸日益增大,愈大尺寸的显示器表示其本体重量愈大,单单靠现有的枢纽器结构已不能有效的将显示器本体定位在一特定的俯仰角上,加以使用者频繁调俯仰角后,令枢纽器上螺帽等固定元件更加容易松动,使得枢纽器丧失显示器本体的定位效果,令显示器本体受自身负重影响而自行枢转。此外,显示器的连接线会因调整旋转时对于线体的拉伸推挤造成线材龟裂毁损、脱落或产生噪音的情形。传统连接线配线的方式是沿悬臂枢纽的中心轴向下延伸至基座,无法在枢纽中心外加其他元件,造成需加长枢纽中轴杆的长度才可加强枢纽强度以支持显示器而可正常操作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器模块包含显示器本体、悬臂、旋转部、基座与一对连接线。悬臂的上端枢接于显示器本体,使得显示器本体能够相对于悬臂沿第一转轴转动。旋转部的上端枢接于悬臂下端,使得悬臂能够相对于旋转部沿第二转轴转动,其中第二转轴平行于第一转轴。基座枢接于旋转部的下端,使得旋转部能相对于基座沿第三转轴转动,其中第三转轴垂直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该对连接线自显示器本体出线后,分别沿悬臂的两外侧向下延伸,再进入旋转部汇整后连接至基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还包含壳体,用以包覆悬臂及旋转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还包含显示器连接板,用以连接显示器本体并与悬臂枢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显示器连接线是从位于显示器连接板两侧的显示器本体处出线并延伸至悬臂两外侧。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悬臂为金属材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旋转部以轴杆与悬臂枢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还包含一轴杆,旋转部以轴杆与悬臂枢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悬臂与旋转部的枢接空间内具有一弹性套件,套接于轴杆外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弹性套件是使用扭力弹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其中旋转部上端两侧各有一开口使连接线自两侧的开口进入旋转部内汇整成一。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上述显示器模块的旋转部下端轴心处设有中心孔,以使连接线经中心孔穿出轴心而进入基座。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因两连接各线自位于显示器连接板两侧的显示器本体发出后,经第一转轴处顺沿悬臂两侧向下,以减少连接线因第一转轴旋转造成的挤压扭转。两侧连接线顺悬臂往下进入旋转部后,在旋转部内部汇整成一,经过第三转轴轴心处通过基座。所以旋转部以第三转轴旋转时,此种接线走向设计可避免旋转部旋转时造成连接线的拉伸推挤。进一步因连接线沿悬臂两侧走线的设计,枢接旋转部与悬臂的轴杆因其轴杆上无连接线通过,故可在轴杆位于悬臂中央处外加一扭力弹簧,由扭力弹簧受压回正的特性,抵消显示器本体重力分量的力矩负载,在扭力弹簧与显示器本体重力的力矩平衡下,使显示器本体处于接近无重力状态而让使用者易于操作其悬臂以旋转移动。因使用扭力弹簧可运用弹力抵消显示器重力分量之故,枢接的旋转枢纽设计不需使用较长的轴杆来抵消重力分量,得以使整体枢纽的转轴设计小型化。而悬臂以金属材料制作之故,可有效降低使用显示器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与静电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8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读数清晰的仪器表盘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