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8200.6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楷;李小平;刘彦明;杨敏;赵良;秦永强;艾炜;刘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H1/46 | 分类号: | H05H1/4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面积 均匀 磁化 等离子体 产生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等离子体产生腔体(1)、真空装置(2)和等离子电源(3);等离子体产生腔体(1)包括筒状腔体、网状放电电极(101),网状放电电极(101)为外径小于筒状腔体内径的空心圆状网状体,通过绝缘支撑将网状放电电极(101)与筒状腔体连接为同心圆结构,观察窗(105)和活页窗(106)连接固定在筒状腔体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等离子体产生腔体(1)有输气孔(102)、排气孔(103)和电极通孔(104),输气孔(102)通过管道与真空装置(2)的气罐(202)连接,输气孔(102)和气罐(202)之间有输气控制阀(201),通过输气控制阀(201)控制气罐(202)进入等离子体产生腔体(1)内的惰性气体;排气孔(103)通过管道与抽气泵(204)连接,通过抽气泵(204)使进入惰性气体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状放电电极(101)直径为20cm至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状放电电极(101)环绕筒状腔体内壁,网状放电电极(101)与筒状腔体的内壁间距离在3~5cm之间可调,且与内壁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状放电电极(101)为圆形空腔,筒状腔体腔体厚度为18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状放电电极(101)与交流电源(3)的谐振电感(302)的一端通过电极通孔(104)密闭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等离子电源(3)包括交流电源(301)和谐振电感(302),交流电源输出电压范围是100V~500V,输出频率范围在10kHz~50kH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绝缘支撑是筒状腔体内的绝缘胶柱(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绝缘支撑是观察窗(105)和活页窗(106)上的圆环槽。
10.大面积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产生方法,其方法是:
1)将活页窗(106)闭合,拧紧紧固旋钮(107),使活页窗(106)挤压密封胶条(109)实现密封;
2)打开抽气泵(204),开始抽气,真空计(203)显示当前腔体内气压;
3)检测气压抽至100Pa左右时,打开输气控制阀(201),向腔体内充入惰性气体;
4)继续抽气,保持腔体内的惰性气体环境;
5)当检测气压降低到20Pa以下时,打开交流电源(301),网状放电电极(101)和腔体内壁等效的电容与谐振电感(302)一起构成谐振回路,交流电源(301)工作在谐振回路的谐振点上,使网状放电电极(101)与腔体内壁间形成高电压间隙放电;
6)起振工作后,谐振回路电压迅速升高,空气中少量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做功下,获得动能,与气体中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碰撞,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电子将能量传递给原子、分子使其电离,电子与离子分离,当电压达到击穿电压后,进入汤生放电过程;
7)电压继续升高,产生的电子和离子与消失的电子和离子相等,放电实现自持;
8)此时,气体被击穿,变成导电流体,网状放电电极与腔体内壁不能构成一个电容,与导电流体一起可等效为一个电阻,电压下降到几百伏,实现辉光放电;
9)放电同时,继续充气抽气,使腔体气压维持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82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