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0867.1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镜头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影像科技的进步,如相机、摄影机、显微镜或扫描仪等影像装置,为方便人们携带与使用,而逐渐趋向小型化与轻量化,此将使得这些影像装置所用的镜头模块的体积也因此被大幅缩小。
为有效地达到小型化的效果,请参阅图1,现有影像装置的镜头模块2会将其镜片群框50收纳整合至快门架60中,藉以降低该镜头模块2整体的体积,进而使达到小型化该镜头模块的目的,藉以增加该影像装置的便携性。
然而,上述设计不仅使得该镜头模块1中的镜片71与快门62间隔有该镜片群框50外框厚度的距离,而使得镜片71与快门62的间距增加,造成该镜片71的厚度须提升才可达到较佳的光学效能,进而无法有效地达到小型化的目的。
另外,该镜片71的外径大小亦受到该镜片群框50内部空间的限制,而无法选用外径较大的透镜,而使得该镜头模块2的光学效能亦无法有效提升,是以,综合以上所述可得知,现有镜头模块2的设计仍未甄完善,且尚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块无法实现小型化的缺陷,提供一种镜头模块,可有效地达到小型化的效果,且可降低镜片外径选用的限制。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镜头模块,包含有快门架、镜片群框以及复数片镜片,其中,该快门架设有快门;该镜片群框具有朝向该快门的第一端,且该镜片群框中具有容置空间;这些镜片沿该镜头模块的光轴依序设置于该镜片群框上;其中一片设于朝向该快门的该第一端上,并位于该镜片群框与该快门架之间;而其它镜片则设于该容置空间中。
藉此,便可透过上述镜头模块的结构设计,达到小型化的效果,并可降低镜片外径选用的限制,进而可提升该镜头模块的光学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镜头模块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镜头模块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镜头模块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镜片群框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镜头模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镜头模块1包含镜筒10、快门架20、镜片群框30以及三片镜片41~43。其中:
该镜筒10的内筒壁上形成有三条导轨12,且这些导轨12于该镜筒10的一端分别形成有开口14。
该快门架20结合于该镜筒10中。该快门架20上设有快门22,用以控制是否让光线通过该镜头模块1。
该镜片群框30中具有容置空间32,且该镜片群框30的外周壁上具有三个分布设置的凸部34,各该凸部34藉由对应的开口14进入并位于各该导轨12,而使该镜片群框30设置于该镜筒10中。另外,续参阅图4,该镜片群框30具有朝向该快门22的第一端36,且该第一端36上具有四个分散设置的点胶槽361。
这些镜片41~43沿该镜头模块1的光轴依序设置于该镜片群框30上,且分别为第一镜片41、第二镜片42以及第三镜片43。其中,该第一镜片41透过打压治具组立于该镜片群框30的该第一端36上,且与这些点胶槽361连接,并利用点胶的方式于这些点胶槽361中容设黏胶,而使该第一镜片41黏设于该第一端36上。另外,该第二镜片42与该第三镜片43则依序堆栈固设于该镜片群框30的容置空间32中。
藉此,由图5可看出,透过将该第一镜片41固定设置于该镜筒30的该第一端36上,不仅可使该容置空间32承载的镜片数量减少,而使得镜片群框30可在设计上缩减其体积外,更可将该第一镜片41与该快门22间的间距缩短,而使得该第一镜片41不用增加厚度即可达到高光学效能的目的,且上述的设计亦可使得该第一镜片41不会受到该镜片群框30大小的限制,而可选用较大外径的镜片。因此,透过上述的设计不仅可使得该镜头模块1可有效地缩减体积,而达到小型化的效果外,同时亦具备有高光学效能的效果。
而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将镜片固定于镜片群框上的方法并不以上述胶黏为限,亦可利用如凸块与凹槽接合固定的结构设计、或是其它可行的固定方式,且只要是将镜片固定设置于该镜片群框与该快门架之间,来达到缩减体积达到小型化的目的者,不管是使用何种设计,亦属本发明另外的实施形式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