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8351.3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7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周琳;卫瑞平;赵训威;常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4 | 分类号: | H04W7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下行 控制 信道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系统LTE中,为了适用不同的传输环境,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都设计了多种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格式,来为满足相应信道条件的UE选择合适的传输方案。一般情况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占用一个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来传输下行的控制信息,进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的上行数据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上的下行数据的调度。随着UE个数的增加,以及单个UE支持多个载波单元(CC,Carrier Component)的同时传输,以及异构网络的部署,导致需要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越来越多,PDCCH的容量受限问题日益明显。
在现有的技术中,一般考虑为PDCCH分配更多的资源粒子(RE,Resource Element),包括以时分的方式或者以频分的方式将本来用于PD SCH传输的部分RE用来传输PDCCH。还有就是考虑通过差分的方式来降低PDCCH的净荷(PlayLoad)的大小,通过降低每个PDCCH所占用的RE的资源,来保证同样数量的RE资源可以调度更多的UE。
现有的PDCCH占用一个子帧的前几个符号,如果保持现有的设计方案不变,不进行任何增强的话,无法适应对PDCCH的容量扩展的要求;如果采用通过占用PD SCH的RE资源来传输PDCCH的话,会影响下行数据的传输,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下行吞吐量,影响用户体验;而如果采用差分的方式来降低每个PDCCH的净荷的大小的话,则要求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而这对于实际网络而言过于理想,因为实际的信道都是时变的,因此会影响调度的灵活性,也无法使得PDCCH最大程度的适配UE的信道条件。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不能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解决PDCCH容量受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解决PDCCH容量受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信道条件和UE之间的空间隔离度;
基站根据UE的信道条件和UE之间的空间隔离度,将本基站下的UE划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中包含多个UE;
基站向各个用户组发送该用户组所对应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用户组内的各个UE根据所述G-RNTI对接收到的PDCCH进行解码;其中,一个用户组内的UE共用一个PDCCH;
如果对所述PDCCH的解码结果对应的是上行调度,UE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如果对所述PDCCH的解码结果对应的是下行调度,UE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条件和UE之间的空间隔离度,将本基站下的UE划分成多个用户组包括:
将信道条件在同一指定范围内,并且相互之间的空间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的UE划分成同一组。
在上述方法中,如果UEi的相关信道条件满足并且满足则所述UEi的信道条件与所述用户组内的UE的信道条件在同一指定范围内;其中,是该用户组内原有的NUE个UE的平均幅度响应;是该用户组内原有的NUE个UE的平均相位响应为;h为信道的冲激响应,|h|为信道的幅值,θ为信道的相位。
在上述方法中,基站测量UE之间的空间隔离度包括:基站测量各个UE的上行信号的到达角AOA之差。
在上述方法中,如果所述PDCCH对应的是上行调度,UE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通过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对上行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行反馈,则用户组内各个UE的PHICH资源的计算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