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机板模块及应用该主机板模块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4364.3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颜亨育;黄百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机板 模块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机板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脑科技的突飞猛进,电脑的运作速度不断地提高,连带地电脑主机内电子元件的发热功率也不断地攀升。为了预防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过热,而导致电子元件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效,如何对电脑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足够的散热效能相形重要。
另外,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若与人体或其他导电物品接触,可能会让使用者触电或是造成电子元件的毁损。而且更重要的是,主机板所配备的散热装置所产生的气流若没有适当地导引,反而会降低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机板模块,其具有可拆式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能依据散热需求而改变组合方式及方向提高散热效率,导流结构配置于主机板与盖体之间,其中,导流结构可配置于主机板上,也可配置于盖体上。
本发明揭示一种主机板模块,包括一主机板、一盖体、多个凸柱以及多个板件。盖体覆盖在主机板上并与主机板形成一第一空间。凸柱配置在第一空间内。板件可拆卸式地组装至凸柱而连结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凸柱之间,用于将第一空间分隔成多个第二空间。本发明更揭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与配置在机壳内的上述主机板模块。
基于上述,主机板模块通过配置在第一空间内的凸柱以及可拆卸式的板件,可在第一空间内形成多个空气流道,板件并可作为热源的隔热挡板。板件及凸柱能导引散热气流流经需进行散热的电子元件,并将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局限在局部区域,以利散热气流对其进行散热,因而让主机板模块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机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主机板模块中盖体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A是图3的盖体上板体与凸柱的组装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板体与凸柱的分解图;
图5是图1的主机板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俯视图;
图7A至图7D分别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板件与凸柱于不同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8A是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8B是图8A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机板模块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主机板模块中盖体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板模块100包括一主机板110、一盖体120、多个凸柱130、多个板件140以及配置在主机板110上的多个电子元件150。在本实施例中所示为多个电子元件150,但电子元件150的数量不限。再者,电子元件150可以是南桥芯片、北桥芯片、网络芯片、绘图处理单元、音效芯片、电容、电阻或其他配置在主机板110上的相关者,不在此限。
此外,盖体120覆盖在主机板110上,并与主机板110形成一第一空间S1。在此,盖体120可覆盖主机板110及其上的电子元件150而提供主机板110一个简洁的外观,甚至盖体120上还可设计适当的花纹、图案或是其他装饰,进一步提升主机板模块100的美观性。此外,在盖体120覆盖主机板110与电子元件150后,使用者也不会因不慎碰触许多尖锐的部分而受伤,而电子元件150也不会接触人体或其他导电物品,也降低使用者触电或是电 子元件150的毁损的机率。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元件150位于盖体120与主机板110之间的第一空间S1内,故而其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必须加以适当地导引排除,以避免因盖体120阻碍散热而增加主机板模块100的热量负担。再者,上述视为热源的电子元件150,彼此所产生的热量并非完全一致,其会依据主机板模块100的使用情形有所不同。因此,除了上述需将热量进行排除外,尚须考虑如何避免电子元件150所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