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碟机的计算起始驱动信号的方法以及自动功率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4181.1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4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辉;蓝国荣;林郁轩;张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126 | 分类号: | G11B7/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碟 计算 起始 驱动 信号 方法 以及 自动 功率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是于2009年11月1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申请号为200910223093.3的分案申请,原申请发明名称为“光碟机的自动功率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功率控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光碟机,特别是有关于光碟机的计算起始驱动信号的方法以及自动功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光碟机是利用一读取头投射一激光至一光碟的数据层以将数据写入该数据层或自该数据层读取数据。当读取头发出高功率的激光,激光融化光碟的数据层或改变数据层的相位,以将数据图样刻画于其上,藉此动作完成将数据烧录于光碟上。当读取头发出低功率的激光,低功率激光无法融化光碟的数据层或改变数据层的相位。此时读取头依据自碟片反射的激光的样式解码数据图样,以便自光碟读取数据。光碟的读取头因此必须能够在不同的应用功能下产生具有不同功率值的激光。
读取头以一激光二极管产生激光。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功率由一驱动电流所控制。当读取头持续产生激光时,会产生热而使读取头的温度上升。随着读取头的温度升高,驱动电流也必须升高,以便控制激光二极管发出具固定功率值的激光。图1显示激光功率与驱动电流间的关系。当读取头的温度为T1时,激光功率与驱动电流间的关系为L0。当读取头的温度为T2时,激光功率与驱动电流间的关系为L1或L2。关系线L0与L1具有不同的电流补偿值Ith(T1)及Ith(T2),而关系线L1与L2具有不同的斜率。
当读取头温度上升时,为了避免激光的功率降低,光碟机必须包括一自动功率控制机制以便依据温度调整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大小,以便维持激光功率为恒定。图2为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机制所产生的信号的示意图。现有的自动功率控制机制为一闭回路控制系统。当读取头以一激光功率写数据至光碟机时,读取头产生一驱动电流以操纵激光二极管产生一激光,而一前端侦测二极管侦测反射激光的功率以产生一前端侦测二极管输出信号。前端侦测二极管输出信号接着被取样作为计算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参考。于图2中,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包括多个功率,例如冷却功率、删除功率、写入功率、及过度驱动(Over Drive,OD)功率,以便将数据写入光碟。举例来说,前端侦测二极管输出信号的删除功率及写入功率被取样作为计算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参考。
当光碟机为蓝光光碟机时,数据密度较高。因此用以写入数据至蓝光光碟的激光的功率值持续较短的时间且烧录速度变的更快。图3为蓝光光碟对应的自动功率控制机制产生的信号的示意图。蓝光光碟包括数据区及自动功率控制区等至少两种不同的区域。自动功率控制区用以进行自动功率控制,而数据区供一般数据写入。当读取头将数据(例如None-return-to-zero(NRZ)信号)以高烧录速度写入蓝光光碟,激光的功率均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由于前端侦测二极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前端侦测二极管的输出信号无法在各功率持续的短时间内收敛,因此无法作为自动功率控制的基础。因此,蓝光光碟包括自动功率控制区域以解决此一问题,但光碟机再数据写入的开头可能没有足够时间以便达到稳定的写入功率。因此需要供光碟机使用的一种自动功率控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起始驱动信号的方法,用于光碟机。于一实施例中,起始驱动信号驱动光碟机的读取头,光碟机用来由光碟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至光碟,光碟包括多个相互间隔的自动功率控制区域及数据区域,而计算起始驱动信号的方法包括:在多个自动功率控制区域中的至少一个自动功率控制区域中,利用起始驱动信号驱动读取头以发出激光,起始驱动信号用于正常数据写入,其中自动功率控制操作先于正常数据写入进行;取得激光的侦测强度;以及依据侦测强度及目标强度计算修正起始驱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