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密封防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1229.3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杜诚;卢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密封 缠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缠绕装置,尤其是一种机械密封防缠绕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工艺设施中,经常使用到潜水设备,如潜水搅拌机、潜水推流器、潜水曝气机等。这些潜水设备的旋转轴通常采用机械密封件防止水进入电机及机械传动部件中。由于水体中、尤其是污水中往往含有难以去除的纤维物(如毛、发、编织带等),潜水设备在污水中运转时,这些纤维物会缠绕在旋转轴的机械密封件上,若纤维物长度大于机械密封件的周长,纤维物就会在机械密封上越缠越多,导致机械密封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长期以来,如何防止潜水设备被缠绕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潜水设备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妥善解决缠绕问题的机械密封防缠绕装置,从而保证潜水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机械密封防缠绕装置由安装在固定件与旋转件密封处的静罩和动罩构成;所述静罩呈套管状,一端与固定件固连,另一端具有槽口;所述旋转件与动罩固连,所述动罩由分别位于所述静罩内外的内环套和外环套构成;所述内环套为套在旋转件外的偏心环套,所述外环套的开口端具有与所述静罩槽口形成剪切刃的相应槽口。
工作时,动静罩将机械密封完全罩住,静罩的套管插在动罩内、外环套之间,但留有间隙,不干涉动罩的旋转。设备潜入水下运转时,动罩随旋转轴转动,当水中的纤维物被水流带到机械密封处,从动罩外环套的槽口进入,并穿过静罩的槽口,将被动、静罩对应槽口形成的剪切刃剪断、剪碎,然后在动罩内环套的偏心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将剪断的碎纤维将向外甩出。
由此可见,本发明以创新的原理和合理的结构,妥善解决了长期以来令人困扰的潜水设备旋转密封处被缠绕的难题,从而保证了此类设备长期稳定的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静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动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机械密封防缠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由安装在固定件——机壳4与旋转件——转轴2密封处6的静罩3和动罩5构成。静罩3如图3所示,其主体3-1呈套管状,一端为与机壳4固连的法兰3-2,另一端具有一组间隔分布的轴向腰形槽口3-3,使管壁呈槽齿形。转轴2与动罩5固连。动罩5如图4、图5所示,由装配后分别位于静罩3内外的内环套5-1和外环套5-2构成。内环套5-1为套在转轴2外的偏心环套,与转轴轴线具有偏心距e,一端与外环套5-2通过端平面连为一体,外环套5-2的开口端具有与静罩3上槽口3-3形成剪切刃的一组相应间隔分布的轴向腰形槽口5-3。1是安装在转轴2上的叶轮。
由于机械密封处完全被相互插套的静罩和动罩罩住,因此可避开长纤维物与机械密封接触,从而防止长纤维物在机械密封上缠绕。静罩的主体插入动罩外环套与内环套之间,留有运动间隙,不干涉动罩的旋转。设备潜入水下后,机械密封和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转轴运转时,动罩随之转动,若水中的纤维物被水流带到机械密封处时,从动罩外层套管腰形槽口进入,穿过静罩的腰形槽口,受到动、静罩剪切而被剪断、剪碎,然后借助动罩内层偏心套旋转产生的离心水流作用将剪断的碎纤维向外甩出,因此可以避免纤维物缠绕而造成的损坏。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外环套和内环套的槽口分别与轴向构成方向相反的夹角,从而可以形成相对旋转时的剪刀状交叉刃口,更有利于切断纤维;再如,外环套和内环套形成剪切刃的槽口一侧截面分别具有如同剪刀的内倾角和外倾角,从而使剪切刃更为锋利。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