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闭式生物反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1180.1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伟;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4;C12R1/89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式 生物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中的密闭式生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种生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色素、矿物质、多糖、脂肪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培养,产量是粮食作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经济效益是经济作物的上千倍。
微生物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对生存的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必须达到单种纯培养,全过程必须为封闭式,杜绝真菌、细菌、灰尘、原生动物的影响。目前培养微生物采用封闭式柱状罐体反应器,此反应器罐体直径几厘米到几百厘米,体积为几吨到几十吨,体壁较厚,温度高低通过体壁夹层传递,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控制,而且不能做到即时有效调控;罐体中间设置有大型螺旋桨片和电机,反应器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罐体内培养溶液液位较深,给微生物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必须经过专用设备压缩后供给,并且两种气体在培养液内溶解度低,而且与培养液体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大量气体未被利用就排出,导致溶液pH值高低不稳定、碳源缺乏、溶解氧不足,进而引起微生物培养效率低。
因此,在保持培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即时有效来调控温度,耗费极少能源,增加气体和碳源的利用率,提高微生物培养效率,成为微生物开发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培养中的密闭式生物反应系统。其可有效解决空气和碳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最佳的培养环境。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系统由动力系统和反应单元构成,动力系统包括能源和泵体,能源与泵体连接;反应单元包括管道组、阀门、回收管、空气管、碳源管、碳源;管道组一端与泵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回收管连接,阀门分别位于回收管顶部和回收管底部;回收管一端与管道组连接,另一端与泵体连接,上部设置排气口;空气管设置在回收管内,其中一端位于回收管外部,并且设计有阀门,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与泵体间,碳源管一端与碳源相连,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与泵体间。
所述的回收管为透明的材料构成,直径与管道组等径,垂直放置。
所述的管道组管径为DN(内径)20~DN110,材料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玻璃或不锈钢等构成,可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所述的管道组可为竖直、倾斜、水平放置,由多根管道串连和并联构成。
所述泵体可以为离心泵、往复泵、齿轮泵、旋涡泵等。
所述空气管和碳源管直径为DN3~DN12,材料可为硅胶、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构成。
所述的碳源可以为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石油液化气、柴煤废气、沼气或有机物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回收管内不需要安装桨片和电机,管径相对较小,管道内液体带走全部培养物,培养物不易沉淀于管壁。
2、整个系统温度容易控制,可以即时调节,管道组直径较小,传热快,在管壁上喷洒热水或冰水,温度就可以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该系统使用的碳源可以为液态、气态,摆脱必须把气体液化后才能使用的传统做法。
4、空气和碳源供给方式利用文丘里原理,回收管内液体经泵体提速后,回收管内产生负压,空气和碳源就被吸入到液体里,摆脱原来需要泵和压力设备来正压供给的方法。
5、空气和碳源经过泵体后,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加,在管道组内跟随培养液体一起进行无数次循环,增加了接触面积和接触机会,给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时间吸收,可以达到100%的利用,尽而使培养液的pH值维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内。
6、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以根据实际地形安装,如车上、工厂、厨房,真正达到零排放。
7、整个系统耗能小,唯一动力为泵体,能源可以为风能、太阳能、化学能、电能或机械能,可以直接或间接给泵体提供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密闭式生物反应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阀,2-空气管阀,3-空气管,4-碳源管,5-碳源,6-回收管,7-回收管阀,8-泵体,9-管道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氟直流变频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六边形加热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