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芹侧耳工厂化免搔菌袋栽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0225.3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耳 工厂 化免搔菌袋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刺芹侧耳工厂化免袋栽方法。
背景技术
刺芹侧耳,又名杏鲍菇,属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属,是近年来开发并成功栽培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野生,近年来开始进行大规模工厂化人工栽培,然而不管是刺芹侧耳还是其它食用菌的栽培,都需要采用适宜其生长、并能提供其生长所需各种物质的培养基质,而在其培养基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具体栽培的方式、以及栽培场所的具体环境情况来确定,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地区开始刺芹侧耳的工厂化栽培,其使用的培养基中的各项成分含量也是各种各样,一般都采用木屑加上其它矿物质或化学成分进行混合,但由于刺芹侧耳独特的生长习性及其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与温度都是不同的,而就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刺芹侧耳栽培工艺在其接种率和产量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接种率低,出菇周期长等等,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其产量相对低下,而且常规的方法由于其培养基与培养环境各项指标的影响,在发菌过程中,由于菌丝生长造成呼吸热使水分蒸发,上层菌丝老化,甚至形成菌皮菌膜,阻碍空气相对湿度与内部菌丝接触,对新鲜空气接触不畅,延长出菇时间,即使出菇也不整齐,因此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搔菌处理才能使其继续生长及食用,但这样便增加了刺芹侧耳栽培的工序,且如采用高效率的搔菌装置也增加了其栽培所耗费的成本,因此针对现有的刺芹侧耳栽培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必要对其栽培方法,尤其是工厂化栽培方法作出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栽培周期相对较短的一种刺芹侧耳工厂化免搔菌袋栽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刺芹侧耳工厂化免搔菌袋栽方法,所述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一、培养基配制,将玉米芯与木屑、甘蔗渣、玉米粉、麸皮、豆饼粉、石灰均匀搅拌混合在一起后,再向其加入水,并将其含水量调节至60%至70%后待用;
步骤二、培养基装袋,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再在培养基中插埋内衬体,用于形成接入菌种的预留空间,然后在袋口处套上控制环并封住袋口;
步骤三、培养基灭菌,将装袋后的培养基置于90至100摄氏度的温度下,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四、接种培养,在培养基灭菌完成后,向其接入菌种,接种后在20至26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30至45天;
步骤五、诱导出菇,将培养好的菌袋置于温度为13至18摄氏度的环境下,打开并拉直塑料袋口待其生长;
步骤六、子实体生长管理,当子实体生长到长度为3至5厘米时,取下塑料袋口处的控制环,并继续将其置于温度为13至18摄氏度的环境下待其生长,直到其子实体长度达到17至20厘米,且菌盖与菌柄的横截面直径一致时进行统一采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培养基中包含木屑10%至20%,玉米芯20%至40%,甘蔗渣20%至40%,玉米粉10%至15%,麸皮10%至15%,豆饼粉2%至7%,石灰1%至2%。
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木屑是阔叶木屑;步骤一中的均匀搅拌培养基配料是采用搅拌机完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二中插埋入培养基中的内衬体是塑料棒;所述的控制环是塑料环;所述的塑料袋是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加工制成。
上述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封住袋口所采用的方式为无棉盖封住袋口。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培养基灭菌为高压灭菌,在0.1至0.2兆帕的压力下灭菌3至4小时。
上述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培养基灭菌为常压灭菌,灭菌时间为20至24小时。
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四中接入的菌种为木条菌种,且将其插入塑料袋中培养基的中部。
上述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步骤五与步骤六中出菇环境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至98%,光照强度为100至300勒克司,且每立方米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1‰至3‰。
本发明还可以:所述的步骤六中取下控制环后还需对培养基中生长出的相对幼小的菇蕾进行切除,并保留2至3个子实体相对较大的菇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电动车用电机的下线测试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电动机的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