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升降婴儿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9699.6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喜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12 | 分类号: | B62B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婴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一种可升降婴儿车,属于儿童用 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供儿童玩耍用的一种工具车,有各种车型,婴儿车, 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 然而根据宝宝的成长、使用用途,婴儿车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主要 是依照载重量为标准,一般测试标准为九到十五公斤。一般的婴儿车 大约可使用四到五年。
宝宝从6个月学会坐立开始,身体发育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一 日三餐是宝宝成长大事,宝宝餐椅帮助宝宝成功从一对一的喂饭过程 过渡到与父母长辈同桌进餐,不仅让父母更加轻松照顾宝宝,也能让 宝宝自己在吃饭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避免了很多家庭有了宝宝之后都 是家长抱着宝宝轮流吃饭的情况。宝宝一般3个月学会翻身,6个月 学会坐立,从翻身到坐立的过程也是脊柱生长发育的过程,还不能完 全坐立的宝宝说明脊柱还很柔弱需要良好的保护,而3-4个月的宝宝 渐渐开始加入辅食,不能坐立又要解决吃辅食的问题,宝宝餐椅全部 都考虑到了,可以单独调整靠背的功能实现了两边兼顾的功能,半躺 角度一方面保护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脊柱,保护脊柱不受身体重量压 力导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轻松安全的帮助宝宝从纯母乳或牛奶过 渡到添加辅食再到独自进餐的学习吃饭全过程,轻松又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家庭中一般同时备有婴 儿车和儿童餐椅,占地面积较大,给现今本来就紧张的住房面积更增 加了拥挤,而尤其是当人们在携带儿童外出用餐时,更是存在这一问 题,一是婴儿车不易存放,二是还得乘坐饭店的儿童餐椅,甚至一些 较低档的饭店根本就没配备儿童餐椅,更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婴儿车,具体技 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升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婴儿车具有四周围 有护栏的座椅,所述座椅的斜上方为推动所述可升降婴儿车的推手, 所述座椅的下部为可以升降的可升降底座,所述可升降底座的下部安 装有用以滚动的滚轮。
优选的,所述可升降底座上具有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具有两 套之字形支撑架,支撑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旋转支点,两个支撑架交 错相交并在相交处以枢轴固定,所述伸缩支架在底部具有推动所述伸 缩支架变窄或变宽、从而调节伸缩支架高度的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可升降底座上安装有液压升降系统。
优选的,所述座椅下部具有供踩踏的踏脚板。
优选的,所述座椅前部具有餐盘。
优选的,所述滚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可升降底座的四个角 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可升降婴儿车,在平时可 将其降低,作为普通婴儿车让儿童坐在上面推动,以作为交通工具, 而在吃饭时可将其升高,并根据餐桌的高低来调节高度,这样就能作 为儿童餐桌来使用,从而一物两用,一是解决了住房面积紧张,二是 方便了携带儿童外出就餐。
附图说明
图1是指本发明所述的可升降婴儿车在作为普通婴儿车使用时的 示意图;
图2是指本发明所述的可升降婴儿车在作为儿童餐椅使用时的示 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座椅,2-推手,3-伸缩支架,4-滚轮,5-踏脚 板,6-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升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婴儿 车具有四周围有护栏的座椅1,所述座椅1的斜上方为推动所述可升 降婴儿车的推手2,所述座椅1的下部为可以升降的可升降底座,所 述可升降底座的下部安装有用以滚动的滚轮4,所述可升降底座上具 有伸缩支架3,所述伸缩支架3具有两套之字形支撑架,支撑架上均 匀分布有多个旋转支点,两个支撑架交错相交并在相交处以枢轴固定, 所述伸缩支架3在底部具有推动所述伸缩支架3变窄或变宽、从而调 节伸缩支架3高度的调节机构6,所述座椅1下部具有供踩踏的踏脚 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喜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喜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9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