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过冷装置的地源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9080.5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祝长宇;丁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冷 装置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泵放置地面的一种地源空调的地下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带过冷装置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供暖、供冷所需的能量消耗在总的能量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现在合理的利用太用能、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了必然的选择。
当前对于在空调领域中的地源空调对于浅层地源的利用主要分为土壤源空调和地下水源空调两种方式。土壤源空调的地下系统需要在地上钻孔,在孔内设置U型闭式换热器,从周围土壤中吸收能量,由于管路与土壤传热效果不好,需要钻的孔很多,初投资很高,效率也较低;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的地下系统虽然效率高,但是它需要抽取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将会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并且只能应用在地下水充足又能够顺利回灌的地区。这两种地热能的利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带过冷系统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这种地下系统避免了建造数量众多的钻孔,并且无需抽取地下水而是采用热管技术,通过热管,实现对地下土壤中能量的采集,由于该发明安装了过冷装置解决了液态冷凝剂节流前气化的问题,所以动力液泵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便于进行日常的维修。
该系统主要包括导热部分和过冷部分,导热部分主要由地下导热管、导气管、淋液环管、进液管、液泵、出液管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地下导热管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中,处在地下恒温层的地下导热管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翅片,内部管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槽,内槽下部到达地下导热管底部,上端和淋液环管接触;淋液环管是一个底部向外翻出的圆环,安装在地下导热管上部,淋液环管的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半径,这样淋液圆环环壁和地下导热管壁组成了一个没有密封的储液空间,以便留下淋液缝使液体冷凝剂顺着地下导热管壁向下渗透;进液管从地下导热管上端的边侧插入和淋液环管连通;出液管从地下导热管上端的导气管旁侧插入直达地下导热管底部,出液管的地面部分加入液泵后和进液管通过三通阀联通到导液管;过冷部分由过冷压缩机、过冷管道、过冷盘管和节流毛细管构成;过冷盘管放置在地下导热管底部,一端连接节流毛细管,一端连接过冷管道,过冷管道从导气管旁侧导出,在地面接通过冷压缩机后连入导气管,这样就组成了过冷装部分。
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吸热时,地面上的三通阀开通进液管支路,关闭出液管支路。低温液态冷凝剂从进液管流入淋液环管中,然后从淋液缝顺着地下导热管壁慢慢向下渗透,由于渗透速率小、数量少,所以渗透下的低温液态冷凝剂一直顺着地下导热管壁的内槽下落,进入地下恒温层后通过地下导热管壁的热量传递,低温液态冷凝剂吸收热量变成气态,根据气态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上升,通过导气管进入地面空调系统中,该地下热交换系统吸热过程完成。
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放热时,地面上的三通阀开通出液管支路,关闭进液管支路,液泵和过冷压缩机开始运行。气态冷凝剂由于空调地面上的动力系统通过导气管向地下导热管运动,进入地下导热管后,气态冷凝剂通过地下导热管壁和地下恒温层进行热交换,气态冷凝剂变成液态落入地下热交换器底部,过冷压缩机的运行使底部的液态冷凝剂再次降温,保证地面液泵在抽取液态冷凝剂的时候不会出现过早气化。安装在地面的液泵把液态冷凝剂输送到地面上的空调系统内,该地下热交换系统放热过程完成。
附图说明
图一:地下热交换系统整体结构图;
图二:地下热交换系统中部剖面图;
1、地表变温层;2、地下恒温层;3、绝热介质;4、导热介质;5、导热翅片;6、地下导热管;7、导气管;8、出液管;9、液泵;10、三通阀;11、导液管;12、进液管;13、淋液环管;14、内槽;15、淋液缝;16、过冷压缩机;17、过冷管道;18、过冷盘管;19、节流毛细管。
具体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9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