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8998.8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雷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立 |
主分类号: | G01R11/25 | 分类号: | G01R11/25;G01R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21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识别 失准 失效 电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电表的结构一般都为一个电源电路、一个电流传感器电路、一个电压传感器电路和一个计量芯片及其附属电路,电源给计量芯片供电,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号传递给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电路,电压传感器将电压信号传递给计量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路,通过计量芯片计量电量,输出电表测量结果,但是这种电表结构存在缺陷:
1、因为只要有一处电路损坏或测电压、电流的原器件值发生变化均会造成电表的失效和失准。
2、电表失准、失效很难被发现,给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表失准和失效不能及时发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包括第一电源、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以及第一计量芯片,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源给第一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
它还包括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二计量芯片以及比较两块计量芯片计量值的比较电路,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
所述第一电源给第二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二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与第二计量芯片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计量芯片的计量值输出端以及第二计量芯片的计量值输出端均与比较电路连接。
上述比较电路为数字逻辑电路或中央控制器CPU。
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包括第一电源、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以及第一计量芯片,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一电压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源提给第一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
它还包括第二电源、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二计量芯片以及以一定周期比较两块计量芯片计量值的比较电路,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压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所述第二电源给第二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与第二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计量芯片的计量值输出端以及第二计量芯片的的计量值输出端均与比较电路连接。
上述比较电路为数字逻辑电路或中央控制器CPU。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在一个电表里设置两有个计量芯片,自动识别电表的失准和失效。
2、本发明采用两块计量芯片和两块压力传感器,当一个电表坏了或者出错时,会及时报警或指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表结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电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表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包括第一电源、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以及第一计量芯片,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一电压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源提给第一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它还包括第二电源、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二计量芯片以及以一定周期比较两块计量芯片计量值的比较电路,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压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所述第二电源提给第二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与第二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计量芯片的计量值输出端以及第二计量芯片的的计量值输出端均与比较电路连接。比较电路为数字逻辑电路或中央控制器CPU。
如图3所示,一种自动识别失准、失效电表,包括第一电源、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以及第一计量芯片,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所述第一电源给第一计量芯片供电,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与第一计量芯片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它还包括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二计量芯片以及比较两块计量芯片计量值的比较电路,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设置在主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立,未经雷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89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