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8279.6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川岛义人;森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73/04 | 分类号: | D05B73/04;D05B6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朝缝纫机台板下方突出的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的下盖和包括下盖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包括设置于缝纫机台板上的缝纫机主体。缝纫机主体包括底座、立柱、机臂。缝纫机台板具有开口部。缝纫机主体以用底座堵塞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缝纫机台板上。立柱在底座上垂直竖立。机臂从立柱的上端部起与底座的上表面平行地延伸。机臂在其头端部支撑机针、压脚。压脚下降到底座上而按压加工布。机针上升、下降,与设于底座内部的送料机构、梭机构互动来缝制加工布。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0年388号记载的缝纫机包括下盖。下盖将朝缝纫机台板下方突出的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下盖具有基板安装部,该基板安装部用于安装驱动控制缝纫机主体用的电路基板。基板安装部是以朝下方延伸的方式设于下盖下表面的框架。电路基板安装于框架的两面,被控制箱覆盖。
缝纫机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包括操作踏板、压脚柄等操作部。操作者坐在缝纫机台板的前方,用脚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控制箱防止操作者的脚与电路基板接触,并防止灰尘附着于电路基板。
控制箱具有能开闭的第三盖(基板盖)。第三盖以设置于控制箱下部的轴为中心转动。为了检查控制箱内的电路基板,操作者打开第三盖。
在缝制作业中,第三盖关闭。操作者有时会在不关闭第三盖的状态下开始缝制作业。在缝制作业中,缝纫机主体会振动。振动会传递到下盖。第三盖有时会因传递到下盖的振动而打开。
下盖位于缝纫机台板的下方。在操作者未注意到第三盖的打开而继续工作的情况下,存在操作者的脚与电路基板接触的风险。当第三盖打开时,灰尘会附着于电路基板。存在电路基板上的电路、电路零件因操作者的接触或者灰尘附着而损坏、错误地动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基板盖错误地打开的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所述基板盖能开闭地覆盖电路基板的安装部。
技术方案1的下盖将从设置于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突出的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在外侧下表面安装有对所述缝纫机主体进行驱动控制用的电路基板,所述下盖包括基板盖,该基板盖以沿着所述外侧下表面的前缘的轴为中心转动,并能开闭地覆盖所述电路基板的安装部。
本发明的下盖在其外侧下表面具有用于安装电路基板的安装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通过绕沿着外侧下表面的前缘的轴转动的基板盖而开闭。关闭时的基板盖覆盖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开启时的基板盖以轴为中心朝前方转动,并从轴的位置下垂。由于操作者在缝纫机台板的前方进行作业,因此开启的基板盖与操作者的脚碰撞。由于电路基板在基板盖的后侧露出,因此,操作者不会与电路基板接触。
在技术方案2的下盖中,所述电路基板以使其电路零件的配置面与所述外侧下表面平行的方式安装。
下盖在安装电路基板的状态下,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不占用较大空间。因此,操作者不与电路基板碰撞,能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进行操作,从而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方案3的下盖包括突出壁,该突出壁以包围所述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周围的方式设于所述外侧下表面。
下盖在其外侧下表面包括突出壁。突出壁拦住顺着下盖到达下表面的液体。由于突出壁以围住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周围的方式设置,因此液体不会进入安装部,不会附着于电路基板。电路基板可正常地动作。
在技术方案4的下盖中,所述基板盖是具有上部开口的箱形的盖,当所述基板盖关闭时,所述上部开口在所述突出壁的内侧靠近所述外侧下表面。
基板盖呈箱形,其上部开口在基板盖关闭时靠近突出壁的内侧而形成迷宫部。由于迷宫部与突出壁一起使液体停住,因此液体不会附着于电路基板。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包括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盖。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从前下方观察安装有电路基板的下盖的立体图。
图3是安装有电路基板的下盖的主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安装有电路基板的下盖的俯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下盖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下盖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3的VII-V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4的VIII一V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基板盖处于关闭状态的左视图。
图10是基板盖处于打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压脚柄支撑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连杆机构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8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环己烯合成环己烯酮的方法
- 下一篇:交互式遥控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