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期演进系统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网络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8124.2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5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明;赵欢;赵春明;张华;黄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期 演进 系统 混合 自动 请求 网络 编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网络编码方法,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数字通信数据链路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LTE(3GPP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物理层传输块的现有技术
LTE(3GPP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数据业务使用了拓扑编码方案,数据以传输块的形式到达编码单元,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获得一个传输块,空分复用模式下可以同时发送两个传输块。拓扑码的码长越长,码字越接近随机码,性能越好,但是编译码器实现的复杂度也越高,越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长期演进系统将单个拓扑编码块的长度限制为6144比特,若传输块的长度大于该值,则分割成多个编码块,依次编码并级联输出。考虑到数据检错和传输资源分配等问题,长期演进系统中拓扑码的整体编码方案中还包括循环冗余校验与速率匹配等步骤。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传输块添加循环冗余:在长度为A个比特的传输块a0,a1,a2,a3,...,aA-1尾部添加L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位,得到长度为B的比特序列b0,b1,b2,b3,...,bB-1,其中B=A+L。其中传输块的循环冗余校验生成多项式为g循环冗余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3+D+1]。
2)码块分割,各码块添加循环冗余:若B>6144,则需要根据B值的大小,将b0,b1,b2,b3,...,bB-1分割为N个编码块CB1,CB2,...,CBN,其中并分别添加L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位,最终得到每个编码块的长度为Ki,i∈[1,N]。其中,每个编码块(CB)的循环冗余校验生成多项式为g循环冗余24B(D)=[D24+D23+D6+D5+D+1]。
3)各编码块拓扑编码:使用拓扑编码器对N个编码块分别进行拓扑编码,得到N组、每组三路长度均为Di的编码比特流j=1、2或3,Di=Ki+4,i∈[1,N]。
4)速率匹配:各编码块的三路数据流分别经过子块交织、比特选择,最后分别输出一路经过速率匹配的传输序列ei0,ei1,ei2,ei3,...,i∈[1,N],其中Ei是第i个码块经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数。
5)码块级联:将N个编码块速率匹配后的输出依次相连,得到输出的比特序列为fk,其中k=0,...,G-1,G是除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之外,用于传输的编码比特总数。
二、循环冗余校验的现有技术
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错码,它不但编码简单,而且误判概率很低。CRC实质上就是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按照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长度为L的校验码(CRC码),添加到原始序列的后面,构成一个新的长度为N+L的序列发送出去。接收端把接收序列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检验,就可以发现数据传输是否出错。这个规则,在差错控制理论中称为“生成多项式”。CRC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检测出传输数据块中是否有误码,但对于误码本身并没有纠正的能力。其实现步骤如下:
设输入序列长度为N,表示成二进制多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8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