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环保内墙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7545.3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2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梅 |
主分类号: | C09D197/02 | 分类号: | C09D197/02;C09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李虹青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环保 内墙 涂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环保内墙涂料。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生产的建筑涂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合成树脂乳胶类,包括乙丙乳胶漆、苯丙乳胶漆、氯乙烯-偏氯乙烯乳胶漆、聚醋酸乙烯乳胶漆、环氧-丙烯酸乳胶漆等;二是无机高分子类,主要包括以硅酸盐、硅溶胶为基础配制的各种无机建筑涂料。
随着室内装饰材料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现在人类开始进入以室内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代污染时期。国际上公认室内污染是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如下:室内建材和家俱中散发的有害气体,正离子数量多,负离子少,CO含量高,人及动物的废物废气等。室内产生的主要有害物质有①甲醛-主要由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和生活用品的挥发、家用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等产生。②氨气-由装饰材料、建筑结构如墙体中挥发出来。③挥发性有机气体VOC-来自沸点或熔点小于或等于250℃的任何有机化合物,如快干漆、涂料、胶粘剂,地面、墙面装饰材料等。④臭氧-由于紫外线照射、电器使用等产生。⑤二氧化碳-人体呼出及燃料燃烧的废气。
目前,国内,特别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会释放有毒气体的低档内墙建筑涂料,在市场已基本淘汰,已普遍使用水基型、乳胶型等中高档环保型内墙建筑涂料,有些高档涂料中添加有各种添加剂以有针对性的消除各种污染,如抗甲醛涂料,除苯的涂料等。这些涂料具有成膜性好、涂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抗沾污性、环境污染很小。但这些涂料尚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原料成本较高,特别是添加了具有活性成分的添加剂的涂料,如除甲醛涂料中经常添加纳米级二氧化钛粉,导致价格较贵;二是生产工艺需加热、能耗大;三是生产工艺较复杂;四是生产中添加的某些助剂,仍会释放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虽较小,但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类涂料的高价格导致许多农村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仍在大量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低档内墙建筑涂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低成本环保内墙涂料,以解决现有涂料成本高昂的问题,并且该涂料用料简单,绿色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成本环保涂料,其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下列组份组成:秸秆粉料30-40%、碳酸钙10-15%、碳酸镁10-15%、膨润土10-15%、羟乙基纤维素2-3%、白乳胶3-5%和余量的水组成;其中所述秸秆粉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植物秸秆清洗后用适量漂白粉漂白,然后用12-15%高纯氧化锌水溶液浸泡,然后进行高温干燥处理,最后通过粉碎机粉碎成超细粉。
优选所述涂料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下列组份组成:秸秆粉料32-38%、碳酸钙12-14%、碳酸镁11-13%、膨润土10-13%、羟乙基纤维素2.2-2.8%、白乳胶3.2-4.5%和余量的水组成。
优选所述涂料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下列组份组成:秸秆粉料34-36%、碳酸钙13%、碳酸镁12%、膨润土11-13%、羟乙基纤维素2.4-2.6%、白乳胶3.8-4.2%和余量的水组成。
优选所述涂料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下列组份组成:秸秆粉料35%、碳酸钙13%、碳酸镁12%、膨润土12%、羟乙基纤维素2.5%、白乳胶4.0%和余量的水组成。
所述的碳酸钙、碳酸镁、膨润土、羟乙基纤维素和白乳胶均为工业级。
本发明所制备的涂料的有益效果为:
1.创造性的在涂料中添加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秸秆粉料,其经过氧化锌浸泡后及高温处理后杀菌防腐,可满足使用需求,并且无毒无害,且添加到涂料中后可吸湿防潮。
2.所用材料中除少量作为增稠剂的羟乙基纤维素和作为粘接剂的白乳胶外,碳酸钙、碳酸镁和膨润土以及浸泡用的氧化锌均为无毒无污染的无机材料,而秸秆粉末属于生物可再生材料,因此所制备的涂料绿色环保。
3.由于所采用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特别是其中可再生的秸秆粉料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大幅降低涂料的成本,具测算其成本只相当于苯丙乳胶漆等普通乳胶漆的1/3-1/5,相当于添加了功能性添加剂涂料的1/8-1/10。因此,即使对农村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也完全可以负担及使用该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梅,未经徐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5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胆状纳米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