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模具及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5750.6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钦;张荣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9/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板 件切压点 连接 模具 方法 | ||
1.一种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凸模,包括凸模主体(1)、位于所述的凸模主体(1)端部的顶面主刃(12)、位于所述的顶面主刃(12)两侧的对称边副刃(11);
位于所述的凸模下方的凹模组合体,包括凹模主体(2)、一对分别位于所述的凹模主体(2)两侧的分瓣块(3),其中,所述的分瓣块(3)的中部设有小轴孔(31),所述的凹模主体(2)对应设有主体小轴孔(22),所述的分瓣块(3)以穿设于所述的小轴孔(31)、主体小轴孔(22)内的小轴(5)为转动关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的凹模主体(2)两侧;所述的凹模主体(2)具有槽底面(24)、位于所述的槽底面(24)两侧的槽底侧面(23),所述的分瓣块(3)的一端具有头部顶面(32)、槽口侧面(33),所述的槽底侧面(23)、槽底面(24)、头部顶面(32)、槽口侧面(33)包围形成与所述的凸模相配合的开口槽;所述的凹模主体(2)上开设有通透槽(21),所述的分瓣块(3)的另一端具有弹簧座(34),所述的槽口侧面(33)通过位于所述的通透槽(21)内的压缩弹簧(4)弹性支撑于所述的弹簧座(34)上而紧密的贴靠于所述的槽底侧面(23),以使所述的凹模组合体呈弹性收拢的待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称边副刃(11)呈斜角边或向中心凹陷的弧形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组合体的整体外形呈圆锥体。
4.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模具的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板件切压准备过程:调整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凸模的对称边副刃(11)、顶面主刃(12)在纵向上与凹模主体(2)的由槽底侧面(23)、槽底面(24)、头部顶面(32)、槽口侧面(33)包围形成的开口槽的纵向中心相对应,其中,凸模纵向刃口厚度H1、凹模组合槽口宽度H2、凹模槽口底面厚度H3互相组合成剪切尺寸配合,将作为待加工的连接板件(6)的板件一(62)与板件二(63)依次堆叠在凹模组合体的分辨块(3)的头部顶面(32)上;
切断分离与拉伸变形过程:所述的凸模的对称边副刃(11)与顶面主刃(12)将所述的板件一(62)与板件二(63)切压进入所述的凹模组合体的开口槽中,从而所述的板件一(62)与板件二(63)之间紧密贴实、板厚均匀拉伸变形为一面凹槽另一面凸起,以使所述的连接板件(6)处于纵向截面整体相连而横向截面上下交错的状态,其中,凸起的偏移值D等于或大于连接板件(6)的总厚度,凹槽两侧的切断分离层(65)的间距定义为切口槽值A;
材料流动与残余成形过程:对所述的顶面主刃(12)与槽底面(24)之间的连接板件(6)继续加力挤压,被压部位的板件之间的材料开始发生转移流动以使被挤压的底厚值X小于连接板件的总厚度,在此过程中,在挤压流动推力的状态下分瓣块(3)的槽口侧面(33)自动张开,从而一部分材料流动至凸模的对称边副刃(11)的两侧,此时拉伸内槽边角(61)、拉伸外形边角(64)塑性成型,另一部分材料流至切断分离层(65)的下方两侧,沿着交错间隙C流动出来的材料堆积成卡边角(66),其中,卡边角长度值Y大于切口槽值A,从而将连接板件(6)在切压点紧密卡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板件切压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并记录切点底厚X、卡边角长度值Y并与预定值相比较的检验过程,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产品质量的好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7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