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填充建筑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4807.0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熊健吾;周铁军;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4;A01G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填充 建筑 墙体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植物、种植土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结构构建形成的具有较强保温隔热能力的墙体,可用于建筑中的承重墙、填充墙以及隔墙等墙体构建。
背景技术
绿色植物在建筑墙面中的应用起源很早,发展至今主要分为2大类:传统垂直绿化和现代模块式垂直绿化。
传统垂直绿化主要利用攀爬植物的生长达到覆盖建筑墙面的目的,其在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而在中国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造苏州城墙时就已利用藤本植物对其进行了垂直绿化。其特点是种植条件需求较少,植物维护成本较低,但植物生长周期需求较长,保温隔热性能不高,覆盖区域难以控制。
现代垂直绿化立足于先进种植技术和装配式技术,利用特殊轻质土壤和结构构建以及给水系统形成模块化的竖向种植面,再用龙骨体系依附于原有建筑外墙。如上海世博会爱尔兰馆的铺贴式墙体绿化、移动容器式立体绿化等。现代垂直绿化特点是技术集成度高,植株种类和覆盖区域易于控制,施工速度快,但构造成本较高,垂直绿化的原有建筑外墙易于受潮,保温隔热系统单一,且通常仅能应用于较低建筑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代模块式垂直绿化在成本、对建筑外墙影响、保温隔热性能、以及应用范围方面的现存问题,而提供一种植物填充式保温隔热建筑墙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植物填充式建筑墙体,由外墙层1和内墙层2组成,其特征是:外墙层1中固定有植物抽屉系统3,植物抽屉系统3中装配有填充植物4,植物抽屉系统3融合了结构构建和给水构建,从而实现对填充植物4的整体装配和给水;内墙层2为隔潮面5和内饰面6围成的保温隔热中空间层7,保温隔热中空间层7可通过阀门21实现夏季开敞通风隔热、冬季关闭中空绝热。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现代模块式垂直绿化在成本、对建筑外墙影响、保温隔热性能、以及应用范围方面的现存问题,本发明的植物填充式保温隔热建筑墙体,适用于钢结构、砖混结构、砌体结构等多种材料形成的建筑结构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植物填充建筑墙体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植物填充建筑墙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植物填充建筑墙体植物抽屉系统示意图
图4为钢结构体系植物填充墙体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结构体系植物填充墙体箱体系统示意图
图6为砖混框架体系植物填充墙体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砖混框架体系植物填充墙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砌体结构体系植物填充墙体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9 为砌体结构体系植物填充墙体砌块示意图
上述图中,1、外墙层;2、内墙层;3、植物抽屉系统;4、填充植物;5、隔潮面;6、内饰面;7、保温隔热间层;8、水阀接头;9、格栅钢垫板;10、PVC抽屉给水分管;11、PVC结构围护管;12、土工布;13、箱体系统;14、抽屉节点;15、PVC给水总管;16、钢结构框架;17、混凝土框架;18、竖向PVC给水分管;19、防水布;20、墙体砌块;2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装配式植物填充建筑墙体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通过对建筑、结构、园林等多学科专业整合,形成了具有较强保温隔热能力的植物填充建筑墙体,可用于建筑的承重墙、填充墙以及隔墙等墙体构建。同时通过对不同实际情况下墙体种类的运用,使其相对于现有垂直绿化技术在成本方面、隔潮方面、保温隔热性能方面以及应用范围方面都进行了一定优化与改善。
成本方面,由于现代模块式垂直绿化必须依附于原有建筑外墙,因此无法摆脱龙骨体系从而导致构建增多,同时给水系统通常采用橡胶滴灌系统,其作用单一整合度不高,最终使得成本较高。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填充建筑墙体通过将建筑墙体与垂直绿化进行整合,使得建筑墙体的自身结构构件兼顾了垂直绿化龙骨体系的作用,为植物及其土层部分提供了安置空间,节约了构建材料。同时植物抽屉系统3的运用将给水构建与植物所需的围护构建相融合,并且利用水阀接头8将每块墙体相互串接形成了整体给水系统,摆脱了给水构建功能的单一现状,节约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