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汽柜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2807.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东田厨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16 | 分类号: | A47J27/16;A47J27/13;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270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柜,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好,蒸煮迅速且效果好的蒸汽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食物的烹调方式也各种各样。而蒸煮是烹调中较为健康的一种煮食方式,而且蒸煮出的食物亦十分可口,一直受得人们的喜爱。
蒸煮方式是通过加热容器内的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汽,并将带高温的水蒸汽与食物接触,从而对食物进行消毒或蒸煮。现有蒸汽柜一般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后输送到载有食物的内胆内进行蒸煮。蒸煮对蒸汽柜内胆的密闭性要求较高,但是现有的蒸汽柜内胆与柜门通常只是简单的扣合,柜门与内胆之间常常带有空隙,这样水蒸汽很容易泄出,从而需要较长的蒸煮时间才能将食物蒸熟,导致蒸煮效果差,蒸汽柜的密闭性能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蒸煮迅速且效果好的蒸汽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柜,包括柜体、若干内胆、翻转门、蒸汽管道及蒸汽发生器,所述内胆自上而下设置于所述柜体内部,所述蒸汽发生器安装于所述柜体的下方,所述蒸汽管道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各个所述内胆相连通,各个内胆内分别设有排水管,所述翻转门分别枢接于所述内胆的下端且与所述内胆形成封闭体,所述蒸汽柜还包括若干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盒、弹簧及连接件,所述弹簧盒分别固定于所述内胆的两侧壁上,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弹簧盒内且一端与所述弹簧盒内部固定,另一端伸出所述弹簧盒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门的内侧连接。
较佳地,所述柜体包括面板、左、右侧板、顶板及背板,所述面板、左、右侧板、顶板及背板围成容置所述内胆的容置空间,所述面板、左、右侧板、顶板及背板能保护所述内胆,并且起到隔热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蒸汽管道包括主管道、若干分支管道、喷嘴及开关手柄,所述主管道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所述分支管道一端水平地与所述主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手柄连接,所述开关手柄安装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分支管道开设有通气孔且与所述喷嘴连通,所述开关手柄控制所述分支管道的通气孔与所述喷嘴的对接,所述喷嘴安装于所述内胆的内部。通过设置多个分支管道,并且每个分支管道均由一开关手柄单独控制,因此,各所述内胆均可进行单独的蒸煮,从而实现同时对不同的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蒸煮,控制非常方便。
较佳地,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炉体燃烧室、油箱、点火器、炉体内胆及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炉体内胆连通,所述油箱与所述炉体燃烧室连通,所述点火器对所述炉体燃烧室点火,所述炉体燃烧室对所述炉体内胆加热使所述炉体内胆产生水蒸汽,所述炉体内胆与所述蒸汽管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气阀,所述气阀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胆及所述蒸汽管道之间,控制所述蒸气气压。
具体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油阀,所述油阀设置于所述油箱与所述炉体燃烧室之间,控制所述油箱对所述炉体燃烧室的供油。
较佳地,所述蒸汽柜还包括隔渣槽,所述隔渣槽设置于所述翻转门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增加所述弹性装置,通过将所述弹簧盒分别固定于所述内胆的两侧壁上,将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弹簧盒内,并且将所述弹簧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而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门的内侧连接,使所述翻转门在关闭时利用所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自动与所述内胆闭合,从而使所述翻转门不容易退出所述内胆,与所述内胆闭合得更紧凑,不容易泄漏出蒸气,封闭性更好,使得蒸煮速度更快,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蒸汽柜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蒸汽柜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蒸汽柜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蒸汽柜中蒸汽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蒸汽柜中弹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东田厨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东田厨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2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