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贴式单面抛光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1111.2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彪;杨会义;周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永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贴式 单面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抛光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大尺寸FPD、LCD玻璃基片、石英玻璃、视窗玻璃等硬脆材料以及液晶盒的表层抛光加工和减薄抛光的下贴式单面抛光机。
背景技术
由于平板显示器(FPD)尤其是液晶显示器(LCD)具有低压微耗,平板易组装,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使用寿命长等功能结构特性,且无电磁辐射,无眩光,不刺激人眼,不会引发眼睛疲劳,因而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子装备领域。
然而,随着平板电视(FPD)、液晶电脑(LCD)朝着大尺寸、高清晰方向的发展,而作为LCD、FPD的主要部件的玻璃基板的传统加工设备受到限制,传统的单面玻璃抛光机工作时是将玻璃贴在机器的上定盘,采用下定盘来进行抛光,上定盘随下定盘被动旋转,抛光液从上定盘的两边浇注,随着玻璃外形尺寸的增大,机器的外形尺寸也将增大,这样机器的成本将大幅度增加,而且对操作人员的身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抛光机,来克服上述缺陷,用以加工大尺寸的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下贴式单面抛光机,其工作时将玻璃贴在机器的下定盘,采用上定盘来抛光,同时增加了上定盘主动旋转装置,上定盘中间注抛光液装置,能在同样外形尺寸的机器,加工更大尺寸的玻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下贴式单面抛光机,其下机体部分中设置有一个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下定盘,下定盘通过支撑板以及轴承连接到下机体底部的主电机上,另外,下定盘上还粘结有吸附垫,利用吸附垫可将加工工件粘结在下定盘上;而与下定盘对应的为上定盘结构,上定盘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通结构,其三通出口分别连接上定盘两旁注液软管以及中间注液软管,此外,在中间注液软管下部还设置有分支注液软管,上定盘中的中间注液软管、分支注液软管可将抛光液注入到上定盘抛光垫和工件的中间,而上定盘的两旁注液软管则用于将抛光液注入到上定盘抛光垫和工件的两旁,从而保证在抛光过程中,可使抛光液加注到整个工件表面。抛光液的流动性好,从而提高抛光效率。
在本发明中,所述上定盘结构上部还设置有拨轮以及拨杆,且在拨轮以及拨杆的上端通过链轮和安装座连接旋转电机以及倾斜气缸,用以带动整个加工机构左右来回摇动以及主动旋转,用以配合上定盘的工作运动轨迹,同时,在上定盘结构上部通过主轴还连接有一个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可通过主轴将合适的抛光压力加到上定盘上。升降气缸和倾斜气缸可同时动作,以实现上定盘的上升、下降、倾斜以及水平运动,用以方便工件的装夹。
在本发明中,为保证抛光液的连续供给以及回收循环利用,上定盘两侧通过接液盆回流管连接到抛光液桶,抛光后的抛光液须通过接液盆回流管回流到抛光液桶。
在本发明中,带动下定盘的主电机以及带动上定盘旋转及摇动的电机都采用变频调速电机,用以调节上定盘以及下定盘的转速及上定盘的摇动速度,用以提高加工效率。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采用下定盘粘贴工件,上定盘来抛光的方式,可以在同种机型的条件下加工更大的工件;
2.采用上定盘主动旋转,上定盘的转速可自由调节,可以依据不同的工件采用合适的上定盘转速,提高抛光效率;
3.采用中间注抛光液的方式,可以使抛光液充分的注入到工件的各部分,提高抛光液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抛光效率;
4.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对操作人员的身高就没有特殊的要求,普通身高的人都能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永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永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1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振动滚筒筛
- 下一篇:牛磺酸在抗睡眠剥夺应激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