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胶件的内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0082.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俊豪 |
主分类号: | B44B3/02 | 分类号: | B44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2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的内雕方法,尤其是一种在塑胶件中雕刻图案或标识的塑胶件的内雕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电器壳(如DVD面板)、电器外套(如手机保护套)、电器视窗面板(如MP4的视窗镜片)、电器按键(如电话按键、电梯按键、电脑按键等)等塑料材质上出现图案是通过印刷技术、激光镭射和激光打标技术来实现,但这些图案或文字等都是在材料的外表面,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这些字符或图案就会脱落、掉色、磨损掉等缺陷。有的印刷材料等不符合环保要求,又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给企业、个人等带来很大的损失。
详细的来说,印刷工艺形成的图案或文字易出现掉漆、划花、褪色、不耐磨损、寿命短等缺点,使用材料必须环保才能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不宜实现个性化生产;镭射和激光打标工艺形成的图案或文字可以实现个性化生产,但因是通过激光等对材料表面或涂层等进行镭射或烧刻,所以对外表面材质进行了破坏,有时还会有手感,且凹陷部分容易残留灰尘污垢等,有涂层的有时也会出现脱落,退色、不耐磨等缺点。
在水晶礼品行业有内雕技术的应用,但都局限在水晶或玻璃这个领域的内雕应用,没有应用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件的内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对至少包括一层透光材料的塑胶件内进行内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内雕机;
B、测量待雕刻的塑胶件的尺寸,并将尺寸参数输入内雕机软件中;
C、对要雕刻的图案和文字进行编辑处理;
D、使用算点软件根据产品和要求设置相应参数将图案进行算点;
E、在雕刻控制软件中调入刚才要雕刻的已经算好点的图档,选择产品尺寸规格;
F、根据待雕刻的塑胶件特性及图案特性来设定参数;
G、设定参数后在塑胶件内进行雕刻。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C中的编辑处理包括调整图案尺寸大小使雕出来的图案与工件大小相匹配;调整图案效果及对比度使雕出来的图案美观清晰。
优选地,所述的塑胶件材料包括PC、ABS、PMMA和PC和ABS的混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F中所述的设定参数包括:
设定调整电流参数:改变雕刻的效果,如清晰度、烧伤、气泡、颜色深浅;
设定调整点距参数:调整清晰度、雕刻速度、颜色深浅;
设定调整层距参数:调整雕刻速度、图案厚度;
设定调整对比度参数:让雕出来的产品效果漂亮;
设定调整层数参数:改变雕刻速度和雕刻效果的;
设定调整频率参数:调整雕刻速度;
设定制冷温度参数:调整激光强度、雕刻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G中被雕刻塑胶件材料为双层或多层,且单面透光,因为只有单面透光,激光焦点才能调整到材质的内部去;另外的一面材质与是否透光不限。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G中调整焦点一定是激光在透光的一面进入,否则无法实现内雕。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G中激光焦点一般控制在两层的中间部位或者多层透光和不透光的交接面上。电流过大会时产品会出现气泡,所以电流要调整适中。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G中图案的清晰度不理想或者产品气泡解决不了时,可以通过降低电流,增加雕刻遍数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G被激光穿透的材料层之外的材料层为单色彩颜色。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的塑胶件的内雕方法不但实现了传统工艺的图案和字符等展示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传统工艺的弊端和不足,例如掉漆、脱落、褪色、不耐磨损、寿命短、易藏污垢、不环保、无法个性等,更为当今个性化时代提供了广阔的个性需求的平台。传统工艺的图案必须批量化生产,但这种发明可以轻松实现个性化,各种图案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随心所欲的制作,并不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的操作对象是至少包括一层透光材料的塑胶件,包括PC、ABS、PMMA和PC和ABS的混合材料。所述的至少包括一层透光材料的塑胶件表示,包括一厚度至少0.1毫米左右的材料透光材料,也可以为双层不透明材料,即双色注塑工件、双层或多层压合或粘合工件,其中一层或多层是任意颜色,外层是一层透光材料,透光层任意厚度均可。内雕图案就雕在透光材料层的内部或者透明材料层与其相邻的两层的中间。
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俊豪,未经袁俊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0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