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9437.6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梁继业;张燕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威迪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4;C02F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由垃圾分解后产生的内源水和外来水分(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入侵等)所形成的液体,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主要是采用生物降解法,主要原因是运作成本低,但由于渗滤液中难于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占的比例高,存在重金属产生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常用生物法后加薄膜处理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传统膜处理通量低,浓缩比不高,难以解决阻塞问题。
申请号为200510048672.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其工序为:吹脱、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活性生物膜处理和电催化氧化四部联合构成,此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投资少,处理成本低,效率高,水质可达排放标准。但是在操作中要根据垃圾渗滤液的氨氮浓度以及化学需氧量与氨氮浓度比确定气水比;在活性生物膜处理中,生物膜载体占废水处理池容积的三分之二,且生物膜载体及载体与池壁之间有间隙,以利用生物载体对送入空气的切割作用,以此来提高氧在水中的转移速率和氧的利用率,处理程序上比较麻烦。
申请号为201010512527.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通过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均化、两相厌氧生化系统、三效强化生物处理系统与深度处理,可以在各个步骤中有效针对垃圾渗滤液有机物和氨氮含量高的特点,高效率的去除多种污染元素,出水指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然而,选择生物处理工艺时,必须详细测定渗滤液的成分,分析其特点,通过小试或中试来获得组合处理工艺,才能达标排放,处理程序上仍然比较麻烦。
综上所述,利用目前的设备以及方法仍然不能简单而有效地对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方法,其能有效解决利用现有设备及方法不能简单而有效地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有收集池、中间池、震动薄膜纳滤装置和蒸发装置;其中
该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
该中间池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除氨氮、厌氧降解和好氧降解处理,该中间池的输入口与前述收集池的输出口连通;
该震动薄膜纳滤装置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过滤分离形成清液和浓液,该震动薄膜纳滤装置包括有机壳以及安装于机壳内的膜组和马达;该膜组具有原液输入口、清液输出口和浓液输出口;前述中间池的输出口通过进料泵连通该原液输入口,该清液输出口连通外界或外部之RO前处理装置;该膜组向下延伸出有用于带动膜组震动的中心传动杆,该中心传动杆的下端设置有偏心块和第一法兰,该第一法兰位于偏心块的下方;该马达位于膜组的下方,该马达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法兰,该第二法兰通过皮带与第一法兰软连接;
该蒸发装置用于对浓液进行蒸发处理,蒸发装置的输入口与前述浓液输出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膜组包括有上夹板、下夹板、产水管和至少一夹紧固定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过滤膜单元;
该上夹板上设置有两前述原液输入口和一前述清液输出口,该两原液输入口分别为第一原液输入口和第二原液输入口,该第一原液输入口和第二原液输入口彼此对称设置于清液输出口的两相对侧面外,该产水管夹紧固定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产水管的下端密闭,产水管的上端与该清液输出口连通;
该下夹板上设置有两前述浓液输出口,该两浓液输出口分别对应位于前述第一原液输入口和第二原液输入口的轴线上;
该过滤膜单元包括有由下往上叠合一起的第一标准膜件、第二标准膜件、第三标准膜件和第四标准膜件;每一标准膜件均呈环形片状体并套装于产水管外,每一标准膜件均包括有托盘和膜片,该膜片叠于托盘的上表面,该托盘之上表面的周缘内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产水管内部连通;
该第一标准膜件为双孔式标准膜件,其上设置有两第一通孔,该两第一通孔分别对应位于前述第一原液输入口和第二原液输入口的轴线上;
该第二标准膜件为单孔式标准膜件,其上设置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位于前述第二原液输入口的轴线上;
该第三标准膜件为双孔式标准膜件,其上设置有两第三通孔,该两第三通孔分别对应位于前述第一原液输入口和第二原液输入口的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威迪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威迪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9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