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乳酸天丝交织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1756.2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众望经纬编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1D5/08;D01D5/12;D01D10/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 交织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乳酸天丝交织面料。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今天,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等)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可降解纤维面料的种类日益繁多,其应用涉及到医用、服用、渔业、建筑、卫生、装饰、工业处理等诸多领域。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可从玉米等谷物中取得,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
天丝是一种溶剂型纤维素纤维,在物理作用下完成,整个制造过程无毒、无污染。故“天丝”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天丝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湿性,可以充分吸收人体肌肤表面的汗液。天丝纤维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对环境无污染。这二者交织的织物对环境无污染,能够完全降解。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样的织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完全降解的新型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聚乳酸天丝交织面料,该面料首先是利用有效的合成工艺得到了可纺的高分子量的聚乳酸,然后进行熔体纺丝,依次经过一道拉伸、热定型、二道拉伸、卷曲、热定型、切断工序,最后选择天丝纤维与聚乳酸纤维混纺交织而成,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天丝纤维占整个面料重量的比例是聚乳酸30%~55%、天丝45%~7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天丝纤维的细度为100~150D。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初纺聚乳酸熔体拉伸温度235℃,纺丝速度800~2100m/min,一道拉伸的牵伸比2.5~4.5,拉伸温度130℃,热定型温度100~120℃,二道拉伸的牵伸比1.25~1.55,拉伸温度120℃,卷曲温度为80~100℃,再经过热定型使纤维温度达到40℃以下,切断,聚乳酸纺丝成1.50~1.75detx×40㎜的纤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制备高分子量的聚乳酸,原料为丙交酯,催化剂为氯化亚锡,氯化亚锡的添加量为丙交酯量的500×1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两种纤维优势互补,交织而成,使得本发明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完全降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手感,光泽有没,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聚乳酸天丝交织面料,本发明首先是利用有效的合成工艺得到了可纺的高分子量的聚乳酸,然后进行熔体纺丝,依次经过一道拉伸、热定型、二道拉伸、卷曲、热定型、切断工序,最后选择天丝纤维与聚乳酸纤维混纺交织而成,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天丝纤维占整个面料重量的比例是聚乳酸30%~55%、天丝45%~70%。
初纺聚乳酸熔体拉伸温度235℃,纺丝速度800~2100m/min,一道拉伸的牵伸比2.5~4.5,拉伸温度130℃,热定型温度100~120℃,二道拉伸的牵伸比1.25~1.55,拉伸温度120℃,卷曲温度为80~100℃,再经过热定型使纤维温度达到40℃以下,切断,聚乳酸纺丝成1.50~1.75detx×40㎜的纤维。制备高分子量的聚乳酸,原料为丙交酯,催化剂为氯化亚锡,氯化亚锡的添加量为丙交酯量的500×10-6。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可从玉米等谷物中取得,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
天丝纤维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对环境无污染。这二者交织的织物对环境无污染,能够完全降解。
两种纤维优势互补,交织而成,使得本发明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完全降解,并且结合了两种纤维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手感,光泽有没,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众望经纬编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众望经纬编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因子VII组合物
- 下一篇:螯合药剂的透皮离子电渗递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