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1231.9 | 申请日: | 201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董崇林;孙铭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崇林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19/06;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早期表现血尿酸增高,进一步进展可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养肝益肾、健脾化湿、化瘀通腑、利水排毒的功效,可平衡五脏,提高肝酶活性、促进肝脏代谢、控制嘌呤类产物的产生,排出尿酸,修复组织的目的。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该发明中药制剂对急慢性通风效果均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五倍子8~12g、当归10~12g、枸杞子8~10g、丹参6~9g、川芎6~9g、白术10~12g、黄芪10~12g、熟地黄8~12g、山药8~10g、葛根6~9g、穿山甲4~6g、巴戟天6~8g、络石藤6~8g、海桐皮6~8g、旆莶草6~8g、猪苓8~10g、泽泻6~8g、甘草3~6g。
本发明的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该药副作用少。
本发明中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功效:固精、止血、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具有提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修复有害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功能,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嘌呤类物质的产生。当归昧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风湿痹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减轻肝细胞变性,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抑制肝细胞变性,加速纤维组织的重吸收。川芎味辛,性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提高肝酶活性、清除自由基。白术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功效: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具有抗氧化和稳定肝细胞的功能。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穿山龙性温,味甘、苦。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山药味甘、温、平、无毒。功效滋肾益精、健脾益胃。葛根性凉,味甘、辛。功效:清热、降火、排毒。穿山甲功能主治:活血散结、症瘕、风湿痹疼。巴戟天味辛甘,性温。功效: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海桐皮味苦辛,性平。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旆莶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湿,利筋骨。猪苓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将上述诸原料药选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2次,每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煎30分钟,两次去渣混均,每剂煎200ml,早晚分服,15剂为一疗程。风寒湿盛型患者停用旆莶草。
本发明经临床验证:经统计:治疗率在75%以上,有效率为90%以上,长期服用可使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症状缓解,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五倍子8~12g、当归10~12g、枸杞子8~10g、丹参6~9g、川芎6~9g、白术10~12g、黄芪10~12g、熟地黄8~12g、山药8~10g、葛根6~9g、穿山甲4~6g、巴戟天6~8g、络石藤6~8g、海桐皮6~8g、旆莶草6~8g、猪苓8~10g、泽泻6~8g、甘草3~6g。
实施例2: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优选方是:五倍子12g、当归10g、枸杞子9g、丹参6g、川芎6g、白术10g、黄芪10g、熟地黄9g、山药10g、葛根6g、穿山甲4g、巴戟天6g、络石藤6g、海桐皮6g、旆莶草8g、猪苓8g、泽泻8g、甘草6g。
临床疗效总结:
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崇林,未经董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外部感觉元件的包装
- 下一篇:制备模内装饰用复合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