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中风、痹症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1226.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6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丙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丙焕 |
主分类号: | A61K36/734 | 分类号: | A61K36/734;A61P9/1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中风 痹症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中风、痹症的内服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中风、痹症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痫病痛病与中风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痹症的特效药尚不多见,虽然中药方剂较多,其疗效参差不齐,无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调节阴阳、恢复神经之功效的中药制剂,针对中风、痹症具有良好疗效。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夏枯草9-15份、山萸肉1-15份、附子3-6份、肉桂1-7份、苍术8-14份、厚朴5-8份、白芍9-15份、黄芪2-13份、红花1-5份、川穹1-5份、地龙2-7份、牛膝2-7份、丹参2-12份、桂枝1-2份、山楂2-7份。
优选为:夏枯草9份、山萸肉5份、附子6份、肉桂3份、苍术8份、厚朴5份、白芍9份、黄芪8份、红花5份、川穹5份、地龙2份、牛膝5份、丹参6份、桂枝=2份、山楂5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针对某原料药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丙焕,未经张丙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传染性结膜炎的中草药
- 下一篇:一种照明扶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