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水稻株高和穗颈长的基因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0509.0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江山;林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2;A01H1/02;A01H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张红兵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水稻 穗颈长 基因 应用 | ||
1.一种减弱人工microRNA干涉eui-1基因功能的target mimic基因MIMa在调控水稻株高和穗颈长性状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NO:3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涉水稻eui-1基因的microRNA基因构建到pC1300-Ubi-nos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EUI-amiRNA,用该重组质粒转化水稻ZS97B,得到转基因材料eZS97B;
(2)将转基因材料eZS97B与水稻材料ZS97A杂交得到长穗颈的水稻材料eZS97A,其保藏号为CCTCC NO P201111;
(3)设计扩增MIMa基因的引物MIMIII、MIMIV、EuiMIMIa和EuiMIMIIa,然后用两轮PCR合成MIMa基因,并将MIMa基因构建到pC1300-Ubi-nos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C1300-MIMa,用该重组质粒转化水稻材料MH63,得到转基因水稻材料MH63-MIMa,其保藏号为CCTCC NO P201112;
(4)用长穗颈的水稻材料eZS97A与MH63-MIMa进行杂交,得到株高和穗颈长恢复到野生水平的水稻材料;
其中:步骤(1)所述的micro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步骤(1)所述的重组质粒pC1300-Ubi-nos含有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的microRNA基因;
步骤(3)所述的MIMIII、MIMIV、EuiMIMIa和EuiMIMIIa引物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如下所示:
MIM-III CCCTGCCTTCATACGCTATT(5′-3′);
MIM-IV ATTGCCAAATGTTTGAACGA(5′-3′);
EuiMIM-Ia atATGAGAACTAAACCGCACGGGTGCccttagtagaggtaaaagtc(5′-3′);
EuiMIM-IIa ggGCACCCGTGCGGTTTAGTTCTCATattattcggtggatgtctgt(5′-3′);
其中步骤(3)所述的重组质粒pC1300-Ubi-nos含有序列表SEQ ID NO:5所示的MIMa基因;
其中步骤(3)所述的PCR方法如下所述:
使用引物组合EuiMIMIa+MIMIII和EuiMIMIIa+MIMIV进行第一轮PCR反应,反应体系为:5×phusion HF reaction Buffer 10μl,2μM dNTPs 5μl,50nh/μl MT375质粒2μl,10μM左、右引物各2μl,phusion DNA polymerase 0.5μl,补灭菌超双蒸水至50μl;
反应条件为:98℃ 30s;98℃ 10s,55℃ 30s,72℃ 15s重复循环35次;72℃ 5min。将PCR产物于0.8%琼脂糖胶电泳,挖胶后回收PCR产物,最后溶于30μl elution buffer;用回收的第一轮PCR的两种PCR产物进行第二轮PCR;反应体系为:10x ExTaqE Buffer 5μl,2μM dNTPs 5μl,两种第一轮PCR产物各2μl,10μM的引物MIMIII和MIMIV各2μl,Ex Taq 0.5μl,补灭菌双蒸水至50μl;
反应条件为:94℃ 2min;94℃ 30s,55℃ 30s,72℃ 1min重复循环35次;72℃ 5min;最终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pGEM-T上,然后测序验证;利用BamH I和Kpn I酶切含有MIMa的T体释放出MIMa基因,并将MIMa克隆于中间载体pC1300-Ubi-Nos上获得最终表达载体pC1300-MIM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05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