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热元件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3406.1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三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元件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电动机的发热元件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机有具备控制基板或输出基板的机种。这些基板多设有多个发热量多的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等发热元件。因此,那样的电动机要求有能够对发热元件产生的热有效地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
发热元件一般呈矩形块状,其具有以卧在基板的表面的状态进行安装的类型(横向放置型)、以及以立在基板的表面的状态进行安装的类型(纵向放置型)等。
因空间的关系,电动机多采用纵向放置型的发热元件。通常,由于电动机的壳体呈圆筒形状,因此例如通过在其内部形成块状的散热部、或另行安装散热器来形成平坦的支承面。并且,在那里配置贴附有绝缘片的发热元件,并通过对按压板等进行螺纹固定来压住发热元件。
关于纵向放置型的发热元件,公开有这样一种散热结构:在AC适配器中,利用夹子将开关调节器(发热元件)安装于散热器(专利文献1)。在该AC适配器中,开关调节器经硅片与散热器主体抵接,该散热器主体由金属板弯折而形成。并且,利用截面为“コ”字状的夹子对该开关调节器和散热器主体进行夹持使二者紧密接触。
作为横向放置型的发热元件,公开有了由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发热元件)等构成的功率模块的组装结构(专利文献2)。该功率模块经导热性的润滑脂组装于逆变器壳体。为了提高功率模块与逆变器壳体之间的紧密接触性,在它们的接合面上分别形成彼此交叉的一组凹槽,利用这些凹槽注入润滑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2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01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与壳体有很多平坦面的其他装置相比,电动机的散热结构容易复杂化。并且,由于设有发热元件的基板也多被螺纹固定于壳体,因此这些组装作业耗费时间,是很麻烦的作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且散热性也优异的散热结构等。
本发明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部件,其内部是圆筒状;基板,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多个发热元件,其经由引脚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并排列在所述基板的周边部;以及散热用的隔垫,该隔垫呈圆环状或圆弧状,并且被嵌入于所述壳体部件。
所述隔垫具有:漏出限制部,其与所述壳体部件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以及散热部,其与所述漏出限制部连续地设置,该散热部的直径形成得比所述漏出限制部的直径小,该散热部与所述壳体部件间隙配合。所述多个发热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隔垫的内侧。在所述散热部的外周面设有从末端朝所述漏出限制部延伸的多个槽。并且,在所述壳体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之间注入有导热性原料。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散热结构,由于隔垫基本上形成得比壳体部件的内径小,因此通过例如热压配合等能够容易地放入壳体部件中,而不会对隔垫施加额外的负载。
由于隔垫设有与壳体部件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的漏出限制部,因此即使不进行螺纹固定、而仅将隔垫嵌入到壳体部件,就能够容易地使隔垫支承于壳体部件。
散热部与壳体部件间隙配合,并且在该散热部与壳体部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散热部的外周面设有从末端部朝漏出限制部延伸的多个槽,因此在向壳体部件与散热部之间的间隙注入导热性原料时,通过将导热性原料注入槽内,能够使导热性原料容易地遍布到壳体部件与散热部之间。通过漏出限制部能够防止注入的导热性原料漏出。
在隔垫的内侧安装有发热元件,该隔垫隔着导热性原料的薄层与壳体部件成为一体,因此能够使发热元件的热有效地向壳体部件散热。并且,由于基板隔着多个发热元件与隔垫成为一体,因此即使不与壳体部件进行螺纹固定,基板也能够支承于壳体部件。
并且,隔垫的所述槽优选设置成避开了与所述发热元件紧密接触的部位。
这样,在发热元件与壳体部件对置的部分,由于两者之间始终仅仅隔着导热性原料的薄层,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发热元件的热散出。
具体来说,所述槽的间距优选设定为20~30mm。
这样,能够使导热性原料稳定地遍布到壳体部件与散热部之间的间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电磁风扇离合器自动测试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片标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