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2375.8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童跃进;叶文波;关怀民;黄世俊;张志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8J9/28;C08J5/18;C08L67/04;C08L3/02;C09D167/00;C09D167/04;C09D167/02;C09D7/12;C03C17/3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生物 降解 复合 薄膜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1.一种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生物可降解聚酯添加到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并形成透明的溶液;添加一定量的疏水性无机纳米粒子至上述溶液中,继续搅拌,形成分散均匀的混合液,冷却到室温,得到备用的混合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将基底材料浸渍在上述的混合液中,控制浸渍时间,然后控制提拉速度将基底材料提拉出来,通过控制升温速率至恒定的温度来调节溶剂的挥发速度,再恒温一定的时间,干燥后得到结合有具有特殊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的基底材料的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聚酯与有机溶剂重量体积比控制在0.5~2.5%(w/v),溶解温度控制在50℃~80℃;疏水性无机纳米粒子与生物可降解聚酯质量比例控制在0.3~0.9:1;所述浸渍提拉法的浸渍时间为3~8s;提拉速度为3~5cm/s;升温速度为0.5~2℃/min,恒定温度控制在50℃~80℃,恒温时间为10~20min。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可降解聚酯为重均分子量为6万~12万的脂肪族聚酯,特别的为聚乳酸、聚羟基丁酯、聚丁二酸丁二酯或聚已内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挥发有机溶剂沸点为35℃-75℃,特别的为丙酮、氯仿、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性无机纳米粒子为原生粒径为10nm~100nm的无机粒子,特别的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碳酸钙的一种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材料为金属、玻璃、塑料,特别的为易吸水生物可降解材料,基底材料的形状不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吸水生物可降解材料为淀粉/脂肪族聚酯共混物、热塑性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纤维素、脂肪族聚酯中的一种。
8.权利要求1~7之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制得结合有具有特殊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的基底材料的产品,所述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在150°~164°且水滴在膜的表面的接触角滞后小于5°,且多孔网络状微纳米二级微观表面的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与金属、玻璃、塑料、热塑性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纤维素、脂肪族聚酯或淀粉/脂肪族聚酯共混物牢固结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易吸水生物可降解基底材料涂覆有超疏水生物可降解复合薄膜后的产品吸水率为0~0.9%。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易吸水生物可降解基底材料为聚乳酸/淀粉(50:50)共混物制得的基底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3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