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剂回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2242.0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M·M·巴尔杰斯特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事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的制冷剂回收单元领域。
背景技术
便携的制冷剂回收单元主要用于将制冷剂从一个制冷系统或罐转移到另一个罐或制冷系统。使用制冷剂回收单元允许被移走的制冷剂从系统或罐转移到另一个系统或罐而不损失制冷剂并防止压力差异。然后就能够在空的系统或罐上实施需要的操作和其它的服务。
回收单元在实现制冷剂的转移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初始压力常常会比较高(100到500psi)。这些压力会在单元的组件包括活塞和驱动机构上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初始压力可能会高到压制回收单元的驱动机构,阻止其启动。在回收操作早期循环期间,通过导入的压缩制冷剂产生的力比较大,并且能够带来冲击的影响。如果不能在驱动机构和其它组件中适当地分散这些力量,那么这些力能够损坏和磨损单元的组件。
一些先前的设计试图通过将活塞的两侧暴露在压缩的制冷剂中,以使作用在活塞上的力最小化。几乎所有的这些现有设计都会导致不仅将活塞盖的底面暴露到制冷剂中,而且也将活塞杆和驱动机构(曲轴)暴露到制冷剂中。由于制冷剂中可能会含有油和其它杂质(金属颗粒等),因此暴露的活塞杆、曲轴、回收机的其它部件能够被过早地磨损和损坏,特别是在密封和轴承处。在一些先前的结构中,单元的这些部件没有暴露在制冷剂中,通过沿着曲轴以180度异相位操作另一个活塞,努力地使来自制冷剂的力对驱动机构(曲轴轴承)的磨损和损坏最小化。然而,这些结构仍然偏离曲轴的轴驱动活塞杆,并且相互没有对齐导致不平衡的力。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将活塞头枢转地安装到活塞杆上(用活塞销或球套)。在曲轴上的压缩的制冷剂的力在这种结构下会被抵消一些。偏离中心安装的和没有对齐的活塞杆仍然对曲轴施加不平衡的力。压缩的制冷剂的力也仍然作用在每个活塞头和杆之间的枢轴结构上。枢轴结构能够表现出过早的磨损,这种磨损导致活塞不稳定的工作并且导致密封泄漏。在少量的使用之后,这种枢轴结构会完全失效。
考虑到这些和其它一些问题,研发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制冷剂回收和转移单元,用于将制冷剂从一个制冷剂系统或罐中转移到另一个罐或制冷系统中。该回收单元包括两个相对置的活塞头,活塞头分别刚性地连接到活塞杆上,所述活塞杆沿着公共的固定轴延伸。该活塞杆刚性地连接到止转棒轭结构的轭部件上。该止转棒轭结构将驱动机构,如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成轭部件、刚性连接的活塞杆以及沿着公共固定轴的活塞头的往复运动。回收单元还可以是具有一个活塞的设计,其具有一个沿着公共的轴的弹簧,以存储一些吸气冲程的能量并在压缩冲程中将其释放。
在工作期间,从系统或罐导入的制冷剂一起并连续地被直接送往相对置的活塞头,其中作用在它们上面的压缩制冷剂的力相互抵消或中和。单活塞的设计使用弹簧来抗衡压缩冲程的一些力。单元的驱动机构使活塞独立于由导入的制冷剂产生在活塞上的任何力的大小做往复运动。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也独立于活塞杆和驱动机构,以避免暴露于制冷剂中的任何杂质。一般在其它的设计中制冷剂可能会进入到驱动机构(曲轴箱)。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一个密封的曲轴箱和单向止回阀,其中单向止回阀安装在制冷剂入口和曲轴箱之间。这种结构允许任何通过活塞油封进入曲轴箱内的制冷剂,从曲轴箱中排空。单向止回阀阻止制冷剂直接从压缩机的入口侧进入曲轴箱,而允许将曲轴箱中的任何制冷剂排空。
如上所述,止转棒轭驱动的单活塞压缩机也具有抵消由导入的压缩制冷剂产生在活塞头上的至少部分力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制冷剂回收单元的立体图。
图1B为典型的操作结构,其中回收单元用于将制冷剂从制冷系统转移到储藏罐。
图1C为回收机移去前盖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B的部分工作结构,
图3-5为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相对置的活塞和止转棒轭驱动器的操作的连续视图,
图6所示为活塞、止转棒轭驱动器和止回阀开始连接到图1B中的制冷系统的视图,其中制冷系统和存储罐的压力在压缩机启动之前是相等的,
图7为具有封闭的连接安装支架的压缩机的立体图,
图8为沿着轴线T沿图5的止回阀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9为压缩机的止转棒轭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10为便携式回收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11为回收单元的冷却风扇的后视图,
图12为冷却风扇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事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事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