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7796.1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德明;常熹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德明 |
主分类号: | E04H12/28 | 分类号: | E04H12/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尘 节能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囱,进一步是指具有无腐、收尘、节能功能的烟囱。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保护环境,将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有害物二氧化硫的烟气在其进入烟囱前即进行湿法脱硫,从而使烟温下降至露点以下;但由此产生湿烟气在烟囱内形成含酸液的冷凝水贴壁沿烟囱内壁下流,极易使内衬腐烂导致筒体开裂。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的方法是在烟囱筒体内壁设置内膛螺旋线,一般设置1~60根用于扰流的内膛螺旋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扰流作用,但由于内膛螺旋线根数少,长度长,在设计时很难达到最佳扰流效果的设计参数,而且因为烟囱内径和坡比的问题,不能保证湿烟气完全不贴壁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湿烟气仍然会腐蚀内衬。另外内膛螺旋线长度长,一般从烟囱底部内壁螺旋延伸至烟囱顶部,制造难度大,安装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烟囱设置的内膛螺旋线贴壁扰流效果不佳,且安装困难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该烟囱采用扰流筋结构,其对湿烟气贴壁流动时予以扰动,保证湿烟气完全不贴壁,免其湿烟气以及含酸杂质对烟囱内壁的腐蚀,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包括下部设有进烟口的烟囱筒体,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设置在烟囱筒体内壁上的多根扰流筋,所述相邻两根扰流筋的同向布置,且相邻两条两根扰流筋之间的间距为0.3m~6m。
所述扰流筋,是指设置在烟囱筒体内壁上,对贴壁湿烟气进行扰流,达到湿烟气紊流效果的凸肋。
为了保证扰流效果,所述每根扰流筋相对于水平面的升角β优选为:5°≤β≤90°,更优选为80°<β≤90°。
所述每根扰流筋优选由不相连的多段且同向布置的凸肋组成,即单根扰流筋在烟囱筒体内壁从上至下由不相连的多段凸肋组成,且这些凸肋同向布置,这相对于传统的几根或几十根内膛螺旋线而言,扰流筋可以达到数百根,甚至更多,因此扰流效果更好。
从整体上看,所述每根扰流筋的形状为直线、曲线或折线。
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需要,所述扰流筋的过烟囱筒体轴心线的截面形状可选自直线、斜线、曲线和折线段中的至少一种,且扰流筋靠近烟囱筒体轴心的一端可以高于其另一端,也可以不低于其另一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任意相邻两条扰流筋中,上部的一条扰流筋相对于下部的一条扰流筋在过烟囱筒体轴心线的截面形状上,上部扰流筋靠近轴心的一端与烟囱筒体壁面的垂直距离Xa不大于下部扰流筋靠近轴心的一端与烟囱筒体壁面的垂直距离Xb。
所述扰流筋优选由砖块砌成,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能满足扰流筋性能要求的材料制作,即耐腐蚀、不易老化、不易分解的材料;如混凝土块、金属块、玻璃钢块、塑料块、新材料块等各种实心或空心块、板。
上述扰流筋的上侧面可以抹有砂浆。所述扰流筋可以通过卡接,部分材料可以采用焊接或粘接方式与烟囱筒体相连。
藉由上述结构,烟气通过扰流筋上,贴着烟囱筒体壁面螺旋上升,由于扰流筋可以分为多段,甚至达到数百段,其对湿烟气的扰动效果更好,可以保证湿烟气完全不贴壁,
上述进烟口优选为一个或两个,其径向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圆形。当一个烟囱设置两个进烟口时,最好将该两个进烟口相互平行布置,以使进入的烟尘可以以相同的旋向在烟囱筒体中进行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也可由一个进烟口单向进入的烟尘形成旋流,同样达到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
所述进烟口外连接有烟囱烟道,该烟囱烟道的进烟方向与邻接的烟囱筒体内壁扰流筋的布置方向为同向;所述烟囱烟道为位于烟囱筒体下端外侧的曲线烟道、位于烟囱筒体下端外侧且与该烟囱筒体切线连接的切线烟道或位于烟囱筒体下端外侧且与该烟囱筒体非切线连接的斜线烟道。
所述进烟口设有与进烟口平滑对接的烟囱烟道,该烟囱烟道可以是曲线烟道、斜线烟道或切线烟道方式与烟囱进烟口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烟气流的流通效果,所述进烟口的一侧设有置于烟囱筒体内的导流板,该导流板与烟囱筒体相连接的一端与该导流板另一端所构成的平面b相对于进烟口导流板处烟囱筒体切线的夹角α为20°~9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为直板、折线板或曲线板。更优选为弧形板,当导流板为弧形板时,该弧形导流板的为弧背(凸面)朝向烟囱轴心方向,便于对烟尘进行贴壁导流。为了使得烟气流的流通效果更好,所述进烟口的另一侧开有一个缺口。
对于有两个进烟口的现有烟囱,还需要保证两进烟口的导流板相互平行布置,便于烟气在烟囱筒体内产生同旋向的旋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德明,未经郑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7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