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光和背光源LED用荧光粉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7530.7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曾菲;贾吉来;赵宏炜;丁艳宾;张敏;周庆庆;祖利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80 | 分类号: | C09K11/80;H01L3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光 背光源 led 荧光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器件用的荧光粉。
背景技术
LED技术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高效发光装置。它具有白炽灯和普通紧凑型荧光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毒,寿命长,发热量低。体积小,工作电压低,安全性能好以及环保等诸多优点。克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和显示器背光源。
目前LED白光发光技术,主要是利用能吸收LED发出的蓝光而产生黄光的YAG来实现。但是此种方法得到的白光,色温太高,显色性低,同时亮度也较低。因此寻找高效稳定和显色性好的荧光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荧光粉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显色性能好的白光和背光源LED用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白光和背光源LED用荧光粉, 其化学结构式为:RE1?xCexM2AlO5,其中,M为碱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 RE为稀土元素中的La, Ce, Pr, Nd, Sm, Gd, Tb, Dy, Ho, Er, Tm, Lu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0. 001≤x<1。
本发明提出的上述白光和背光源LED用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按照上述化学结构式中各元素的原子比,称取各元素(包括碱土金属M,稀土元素RE,Al,Ce)的硝酸盐作为原始反应物,以NH4X、BaX2、SrX2、硼酸或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助溶剂, X为卤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助溶剂的用量为原始反应物总重量的0.01—20﹪;制备时,首先将各元素相应重量的硝酸盐,溶解于蒸馏水中, 混合均匀,加热至50—70摄氏度,搅拌50—80分钟;再加入草酸,搅拌50—80分钟;再加入氨水,搅拌20—40分钟, 过滤;然后在箱式炉中900—1000摄氏度恒温灼烧5—8小时;破碎, 装入坩埚, 再在1000—1400摄氏度还原气氛中恒温灼烧5--8小时, 破碎, 球磨, 洗涤, 在100—120摄氏度干燥5—10小时, 然后过200目晒网, 得到所述荧光粉。
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粉封装到LED中,可制作成白光LED,或制作成背光源LED。
本发明的优点 :
(1)本发明采用液相法,使荧光粉的发光离子分布更加均匀。
(2)本发明采用先空气中高温灼烧然后还原的两步制备法, 使制得的荧光粉具有更高的亮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完整的晶型。
(3)本发明使用草酸盐和氨水做沉淀剂,使得分子式中相应的M和RE, Ce元素沉淀更为彻底,提高荧光粉的相纯度。
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无污染,合成温度低,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荧光粉发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0.90摩尔La(NO3)3, 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0.1 摩尔的Ce(NO3)3,2摩尔的Sr(NO3)2, 1摩尔的Al(NO3)3,搅拌60分钟。加入1.0摩尔的草酸,搅拌60分钟, 加入100毫升氨水,搅拌30分钟, 加入0.001摩尔BaF2助溶剂,过滤。在箱式炉中1000摄氏度恒温6小时, 破碎,装入坩埚,然后再在1300度摄氏度还原气氛中恒温6小时, 破碎,球磨,洗涤,于120摄氏度干燥5-10小时,过200目晒网,得到所述荧光粉。
实施例2 称取0.95摩尔Y(NO3)3 , 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 0.1 摩尔的Ce(NO3)3,2摩尔的Ba(NO3)2, 1摩尔的Al(NO3)3,搅拌60分钟。加入1.0摩尔的草酸,搅拌60分钟, 加入100毫升氨水,搅拌30分钟, 加入0.001摩尔SrF2助溶剂,过滤。在箱式炉中1000摄氏度恒温6小时, 破碎,装入坩埚,然后再在1300度摄氏度还原气氛中恒温6小时, 破碎,球磨,洗涤,120摄氏度干燥10小时,过200目晒网,得到所述荧光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