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6790.2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3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蔡竣杰;林清淳;张岑玮;卢佑宗;罗子仁;黄浩然;邓永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H05K3/36;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模块 单片 软性 电路板 应用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 board),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现今已广泛地运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尤其是目前许多显示面板上配置有触控面板,让使用者得以直接以手指或操作笔点选、按压荧幕画面。举例而言,电阻式触控面板的驱动原理是利用电压降的方式来感应受压位置的座标点;而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形成均匀的电场在面板上并感应受压位置的电流以计算其座标点。之后,便可通过软性电路板及控制电路根据此座标点进行数据处理,而于显示面板上产生影像,以提供使用者更为便捷且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请参照图1及图2,其分别绘示传统上一种触控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及组装结构图。触控显示模块100由一显示面板110、一触控面板120以及一主机板130组成。显示面板110具有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42以及一连接器144。触控面板120具有一第二软性电路板140。一盖板150覆盖于触控面板120之上。触控面板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之上,可通过接合胶将触控面板120及显示面板110贴合起来。组装时,第二软性电路板140通过连接器144与第一软性电路板142连接之后,第一软性电路板142再通过主机板130上的连接器132与主机板130电连接。
上述的组装结构中,必须使用两条软性电路板140、142,且通过连接器144相互连接,因此组装工时增加,且必须预留较大的空间以方便组装软性电路板。也由于软性电路板的数量为二,势必增加成本及制作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模块,其可简化多模块的组装工时,并能有效地消减组装软性电路板所需的空间,以达到薄形化的要求。此外,软性电路板由单一片薄膜制作,故成本降低并减少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包括一薄膜、至少一第一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二线路。薄膜具有一第一模块连接部、一第二模块连接部以及一第三模块连接部。至少一第一线路配置于第一模块连接部与第二模块连接部之间。至少一第二线路配置于第一模块连接部与第三模块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显示模块,包括一第一模块、一第二模块、一第三模块以及一单片式软性电路板。第二模块配置于第一模块上。第三模块邻近于第一模块,第一模块位于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之间。单片式软性电路板连接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分别为传统上一种触控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及组装结构图;
图3A~图3C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模块的组装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A~图5D为触控显示模块的组装流程图;
图6A~图6C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模块的组装结构图;
图7A及图7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8A~图8C为触控显示模块的组装流程图;
图9A~图9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显示模块
110:显示面板
120:触控面板
130:主机板
132:连接器
140:第二软性电路板
142:第一软性电路板
144:连接器
200、300:触控显示模块
210、310:第一模块
220、320:第二模块
222、322:透明导电层
230、330:第三模块
232、332:连接器
240、340、440:单片式软性电路板
241、341、441:薄膜
242、342、442:第一模块连接部
242a、342a、442a:第一信号连接部
242b、342b、442b:第二信号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6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销式丝母机械自适应钻进加载机构
- 下一篇:一种单晶硅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