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集浅水湖泊淤泥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5627.4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满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90;E02B3/02 |
代理公司: |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浅水 湖泊 淤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淤泥清除方法。具体说,是用来收集浅水湖泊如太湖内淤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也给河湖带来了污染,使得太湖之类的浅水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国的湖泊普遍淤积严重。为改善太湖之类浅水湖泊的水生态环境,就必须对太湖之类的浅水湖泊进行清淤。目前,用来对浅水湖泊进行清淤的方法是采用搅吸式挖泥船。采用这种搅吸式挖泥船在作业时,需要在清淤的湖底区域全面作业,工作量较大。特别是有些湖底区域淤泥不深,使得后搅式挖泥船在作业时,清除湖底浮泥的效率很低。而且采用这种方式清淤,会对湖底、尤其是浮在淤泥上层的浮泥产生较大扰动,而浮泥富含污染物,搅动会使污染物释放,因此会对湖水带来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清除湖泊污染物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收集浅水湖泊淤泥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提高清淤尤其是清除重污染浮泥的效果、避免湖水二次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收集浅水湖泊淤泥的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先在湖底开挖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该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分别为两个以上,且纵、横向水下垄沟均呈等间距布置。
再利用带有吸泥泵的吸泥平台定期将水下垄沟内的淤泥吸出。
其中,纵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为50~500米,横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为50~500米。
所述吸泥泵为多管真空吸泥泵。
所述纵向水下垄沟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30米和1~3米,所述横向水下垄沟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30米和1~3米。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是在湖底开挖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该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分别为两个以上,且纵、横向水下垄沟均呈等间距布置。虽然湖流由于风向的作用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管是那个方向的湖流,都会带动湖底的淤泥、尤其是浮泥流到纵向水下垄沟或横向水下垄沟内。清淤时,仅需对纵、横向水下垄沟内的淤泥进行清淤作业,而不需对湖底清淤区进行全面作业,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清淤效率。由于这种清淤方法是利用带有吸泥泵的吸泥平台定期将纵、横向水下垄沟内的淤泥吸出。清淤作业时,只需吸泥泵的进口通过管道与纵、横向水下垄沟内的淤泥接触,在吸泥过程中,淤泥、尤其浮在淤泥上层的浮泥不会被扰动,从而避免了对湖水带来的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先在太湖需要清淤的区域湖底开挖三个纵向水下垄沟和三个横向水下垄沟,该三个纵向水下垄沟和三个横向水下垄沟均呈等间距布置。其中,纵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和横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均为50米,纵向水下垄沟的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米和1米,横向水下垄沟间的宽度和深分别为10米和1米。
之后,利用带有吸泥泵的吸泥平台(或挖泥船)每隔三个月时间对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内的淤泥清除一次。其中的吸泥泵是多管真空吸泥泵。
实施例二
先在太湖需要清淤的区域湖底开挖五个纵向水下垄沟和五个横向水下垄沟,该五个纵向水下垄沟和五个横向水下垄沟均呈等间距布置。其中,纵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和横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均为250米,纵向水下垄沟的宽度和深度分别为20米和2米,横向水下垄沟间的宽度和深分别为20米和2米。
之后,利用带有吸泥泵的吸泥平台(或挖泥船)每隔6个月时间对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内的淤泥清除一次。其中的吸泥泵是多管真空吸泥泵。
实施例三
先在太湖需要清淤的区域湖底开挖十个纵向水下垄沟和十个横向水下垄沟,该十个纵向水下垄沟和十个横向水下垄沟均呈等间距布置。其中,纵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和横向水下垄沟间的间距均为500米,纵向水下垄沟的宽度和深度分别为30米和3米,横向水下垄沟间的宽度和深分别为30米和3米。
之后,利用带有吸泥泵的吸泥平台(或挖泥船)每隔12个月时间对纵向水下垄沟和横向水下垄沟内的淤泥清除一次。其中的吸泥泵是多管真空吸泥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5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控制运粮机
- 下一篇:具图样更换功能的3C产品外壳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