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尖嘴利螺尾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5534.1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景洪 |
主分类号: | B26D1/08 | 分类号: | B26D1/08;B26D7/00;A22C29/00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0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尖嘴利螺尾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田螺的牙尖嘴利螺尾铡。
背景技术
田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加工田螺时,一般用老虎钳将田螺的尾端剪掉,使田螺首尾相通,食用方便,这种加工方式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也相对麻烦,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造价低廉、体积小切割力大、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的牙尖嘴利螺尾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牙尖嘴利螺尾铡,包括位于上方的活动铡刀和位于下方的固定铡刀,活动铡刀的一端与固定铡刀的一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活动铡刀的刀刃部分前端设有若干个齿尖,刀刃部分后端设有带齿轮印的凹槽,固定铡刀通过固定座进行固定,在固定铡刀上设有与活动铡刀齿尖相对应的齿圈洞,在固定铡刀的后端设有与活动铡刀凹槽相对应带有齿轮印的凹槽。
所述活动铡刀栓接有用于操作的把手,所述齿尖为尖牙型。
所述活动铡刀和固定铡刀长度、大小一致,活动铡刀最多能与固定铡刀成90°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较坚硬的田螺能放入齿圈洞进行去尾,能根据田螺大小放入凹槽进行去尾,具有造价低廉、体积小切割力大、操作简便、加工快速和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且上下刀片可取下来进行磨利,适用于家庭以及各种餐饮服务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铡刀,2-固定铡刀,3-齿尖,4-凹槽,5-固定座,6-齿圈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牙尖嘴利螺尾铡,包括位于上方的活动铡刀1和位于下方的固定铡刀2,活动铡刀1的一端与固定铡刀2的一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活动铡刀的刀刃部分前端设有若干个齿尖3,刀刃部分后端设有带齿轮印的凹槽4,固定铡刀2通过固定座5进行固定,在固定铡刀2上设有与活动铡刀齿尖3相对应的齿圈洞6,在固定铡刀2的后端设有与活动铡刀凹槽4相对应带有齿轮印的凹槽4。
所述活动铡刀1栓接有用于操作的把手,所述齿尖为尖牙型。
所述活动铡刀和固定铡刀长度、大小一致,活动铡刀1最多能与固定铡刀2成90°角。
使用时,能把较坚硬的田螺放入齿圈洞6进行去尾,将活动铡刀1提起,将田螺放入齿圈洞6中,齿圈洞6四周有齿轮印因此能有效的防止田螺滑出,再将活动铡刀1向下弧动,与该齿圈洞6对应的齿尖3能插入田螺中,将田螺的尾端一分为二而处理掉,不同大小的田螺放入凹槽4中,将活动铡刀1与固定铡刀2进行贴合就能去除田螺的尾端了。
本发明能将较坚硬的田螺能放入齿圈洞进行去尾,能根据田螺大小放入凹槽进行去尾,具有造价低廉、体积小切割力大、操作简便、加工快速和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且上下刀片可取下来进行磨利,适用于家庭以及各种餐饮服务业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景洪,未经陈景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5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板基板用胶粘剂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纳米线生长和获取的体系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