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和通信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73108.4 | 申请日: | 201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时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8 | 分类号: | H04W72/08;H04W72/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资源管理 方法 通信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和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设备接收使用无线链路资源的节点设备发送的表示所述节点设备使用无线链路资源情况的干扰协调信息;接收设备基于所述干扰协调信息对该接收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或其他节点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进行调整,以避免其他节点设备和所述节点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相互干扰。实施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无线链路资源之间的相互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蜂窝通信系统中,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中,终端设备需要经过第三方设备(基站eNB)的转发进行通信。Wimax802.16系统中提出了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即端到端直接通信机制,如果两个终端地理位置接近,则直接利用终端到终端的链路进行通信,在Wimax 802.16系统中的D2D通信采用的是分布式的通信机制,D2D设备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资源,建立D2D链路。根据最近的通信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多公司拟在蜂窝系统中引入D2D技术,实现蜂窝系统的D2D通信,不同于Wimax 802.16的D2D通信机制,利用蜂窝系统网络控制资源分配的特性,避免Wimax 802.16系统中分布式D2D通信带来的干扰问题。
在上述的蜂窝系统网络的D2D通信中,设备与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称为D2D链路,使用D2D链路资源的用户终端可能是集体移动的。例如:在公共汽车上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D2D链路,用户利用D2D链路打游戏或者分享信息。这个链路使用的资源由eNB或者其他网络节点分配。D2D链路本身是稳定的,但是由于D2D链路的移动性,它可能和其他的D2D链路产生资源碰撞,即因为使用的相同的无线资源产生干扰。
另一方面,在LTE网络中引入了Relay节点(中继节点)来增加信号覆盖率,提高小区的吞吐量。Relay既要和宏基站进行通信,也要和其携带的大量用户终端UE进行通信,Relay节点与终端UE之间建立的链路称为Relay-UE链路。例如在地铁上的用户终端通过地铁上的Relay节点和LTE网络保持无线链路,这些用户终端UE和Relay节点之间的链路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由于Relay-UE链路整体的移动性,它可能和对面过来的列车的Relay-UE链路有资源碰撞,产生短期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无线链路资源存在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无线资源链路干扰。
一种无线链路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使用无线链路资源的节点设备发送的表示所述节点设备使用无线链路资源情况的干扰协调信息;
接收设备基于所述干扰协调信息对该接收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或其他节点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进行调整,以避免其他节点设备和所述节点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相互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管理D2D链路资源的源基站收集源基站服务区域内多个终端使用的D2D链路资源信息;
所述源基站通过干扰协调信息将收集的所述多个终端使用的D2D链路资源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干扰协调信息对目标基站服务区域内终端使用的D2D链路资源进行调整。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口单元,用于接收使用无线链路资源的节点设备发送的表示所述节点设备使用无线链路资源情况的干扰协调信息;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干扰协调信息对该接收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或其他节点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进行调整,以避免其他节点设备和所述节点设备使用的无线链路资源相互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3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